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2010-04-04 11:58:26)
标签:

孝敬父母

孝经

曾国藩

八本

分类: 随感杂谈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瞿孝军

中国自古有重孝的传统。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儒学的核心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汉代以孝治天下,举孝子当官,皇帝名字前面也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当时流行的《孝经》是“五经”之外的经。更有东汉时代孝女曹娥的故事流传千古。曹娥父溺江而死,十四岁的她沿江寻尸,七日不见,就投江自杀。后来在江上发现她负父尸浮出,被称为孝女,此江亦更名为“曹娥江”。

曾国藩教子弟不离八本,其中就有“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强调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绝不是可以不讲理性,不要原则。《孝经·谏诤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又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转引自《季羡林谈人生》)正因为此,所以历史上大义灭亲的壮举常常赢得世人的肯定。

父母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子女赡养年老的父母,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鲍尔吉·原野说: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一是孝老。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但是,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一些人完全丢掉了“孝”的传统,不赡养父母,甚至有的虐待父母,真是天理难容。曾有媒体报道宠物热里暗含孝道的缺失:爹娘哪里不舒服不知道,家里的小狗要是打个喷嚏,都赶紧抱着打车去宠物医院。更不要说对子女倾注的情感与关爱和对父母的情感简直不可相比。亚当·斯密说“人会本能地将自己的感情都倾注在子女身上,这种感情的强度大概比子女对父母的关注更甚。换而言之,人对子女的呵护之情同对父母的尊重与感恩相比更发自本能。”中国亦有俗语“母留子留得臭,子留母留一昼”(指留食物)。只有那些圣人“因为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道主义情怀才不厌弃多病的老人”(引自《道德情操论》)。

如果连家庭和谐都做不到,连父母双亲都不能善待,那么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又从何谈起呢?父母曾经做儿女,儿女也将做父母。在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上,做儿女的都应该设身处地想想,来个换位思考,经常问一问自己,是否知道父母其苦所在,其乐所在,其忧所在,其愁所在,是否做到了问心无愧。

感恩尽孝要趁早,莫待失怙留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