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之名胜古迹:北云台山

标签:
北云台墟沟连云港高公岛 |
分类: 区域文化 |
江苏省之名胜古迹:北云台山
——《江苏省乡土志》
北云台
出墟沟城南门望见南固山,一称南山,为沃壤山之北麓。中峰有狮崖,直下二岭,中分一涧,墟沟城即环抱二岭,涧居中央,故名墟沟。向东为烟墩山、陶庵,陶庵南山两峰高耸,一大一小,形如大鸡小鸡,亦奇观也。再南为丫髻山,在沃壤山北,突起一小山,峰高如美女梳髻,故名丫髻山。再东至孙家山,陇海铁路凿山而过,再东即连云港矣。孙家山上有祇园寺,刘纯一《祇园寺记》,称其水绕山环,林木阴翳,指海上之轻舟,听林间之异鸟,竹墩梅岭,烟岚相接,为东海胜境。今大殿已毁于火,地址收归公有,古刹荡然无存,良可慨也。寺侧叠石簇垒,形似千叶莲花,故名莲台。离此再往北而危岩,寻汉萧望之钓鱼台遗迹并隋王谟、宋赵东、金宋蟠、明郭鋐题名,石琴诗刻。
在黄窝之西,吕端山北岭上,巨石悬立,形同翔舞,斑斑点点,皆蛤蚌之壳,相传自海中飞来,故名飞来石。
北距黄窝四里为高公岛,因晋宁朔将军高雅之击孙恩于此而得名,一说因明代高孝女求父尸于此而得名,未知孰是?在高公岛东有龙王庙,下临大海,波涛汹湧,浩浩有声,如千军鼓噪,万马骄嘶,震慴耳朵,亦伟观也。在龙王庙东北数十武有炮台,为东海营防海处,与红石嘴炮台互为犄角,此为东海第一险要,国防重地。
在高公岛东大海中有羊山,为高公岛南屏,成犄角之势,潮涨隔绝,潮落通行。惟东北陡水数丈,能泊轮船,海运多由于此,若立一码头,较之老窑则更佳矣。
南去高公岛二里,则为柳河,倚山面海,万柳周环,为一幽静无尘之所。在柳涧边有巨石耸立,高约四丈,形似文笔,名文笔石,现被雷火劈坏其尖。
由田湾而趋宿城,以船山飞瀑与仙人洞为可观,仙人洞尤过之。洞在宿城山凹,亦称仙人屋,户牖大成。山脚豁閕中开,侧身入其中,天光俯映,庨窌深空,足容三四十人广约八九十尺。洞外石纹如古篆籀,其旁丛石矗立如屏风然,经数千年潮汐漱激,多似蜂窝螺旋,天然奇古,纡谲窳隆,千态万象。
在宿城北部山中有法起寺,建自汉代,一有名古刹。历代修筑,建阁贮经,开坛说戒,成为淮海伟大丛林。苍松、古槐、银杏、冬青,皆大踰合抱,千年旧物,而四面环山,别有天地。大涧环绕,长桥卧波,柳阴披拂,广厦数百间,绀宇缁宫,遂成胜迹。
法起寺东有陶公祠,为陶澍所建,祀其远祖靖节先生,因《陶集》有“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句故也。东又有龙湫,《云台新志》谓溪水澄碧,游鱼聚泳,岩上有龙王庙,昔日遇旱,祈雨于此,每多灵验,长沙陶澍题额曰“灵液播云”。寺前南山顶上,有巨石如牛,头角皆全,卧于草中,宛如牛眠,故名卧牛石。宿城山中,有巨石陡立,宛若金刚,名金刚岩,岩顶有洞曰瓢崖,陶澍改其名为仙人屋。此屋户牖天成,巧夺意匠,疑造物之有心示奇,凡修三十六尺,广六尺,崇十二尺。厥门西向,入门而东,则迥曲,转南琼户别开,下凌鸟道,屋中横石如案,可庋数卷书,其傍闢牖向明,修六尺,崇二尺四寸,钱塘陈文述比诸华岳之玉女窗,屋有重檐,绝非人间斤斧迹,地洁甚,无纤尘,石罅茁香艾青苇数丛,吐芬含润,啖之而甘,谓为福地。
寺东有销云桥,一名青龙桥,夹道多古木,风景清幽,可为休憩处。宿城后有悟正庵,地势至佳,惟殿宇荒废,有大树巨石丛竹之点缀,云雾茶之特产,迥非尘境。西南有留云岭,为入宿城要道,土人呼为虎口岭,清陶澍改为留云,著诗勒石,传为佳话。他若瀑布泉、凤凰石、无梁殿诸胜,无足述者。
以上为往宿城必经之山路,兹再述由爬山往山下之路。
盖爬山嘴为东入田湾,西入宿城,南入大板筄之要道,由此向西南至大板筄,经牛屁、黄崖、蟹脐诸地,已逼近留云岭矣。蟹脐沟石磴盘空,万树参天,修竹周环,小桥流水,四面筑以石城,门前菰蒲凝碧,颇可流连。折而西北,为大小金湾,以林深箐密,岩岫高奇见称。
大小金湾附近之山,名沃壤山,即北云台之主峰也,《云台补遗》谓:南北云台,惟沃壤山最高。《海州志》亦谓:高一千二百六十丈,周围三十里。登其顶可以望海,临洪口之形势,历历在目。
在沃壤山峰之西,其山高出云表,上有营垒,马道烟墩,遗址犹存,相传盖苏文据此以守,故名苏文顶。向北过小马庄,至小李庄有二狮之胜,两石对立,形如大狮小狮。再北即老君堂庄,有老君堂名胜,清静幽邃,万木丛环,万金湖北胜境也。
在老君堂半山腰中,峭壁陡立,中开一洞,深不可测,洞外石上,蚌壳满崖,相传老君修真于此。
过槛马沟,望帽盒顶而至平山,平山东岩有二疏墓,今之平山村为二疏故里,疏广、疏受之散金台遗址无存。山下有疏楼遗址,盖楼为宋叶祖洽所建,金党怀英系以诗云:“景疏楼下无边水,暂濯尘缨可自由。”折东经大岭头南巷庄等处而至墟沟,已绕北云台一周矣。
前一篇:江苏省之名胜古迹:中云台山
后一篇:江苏省之名胜古迹:云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