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雪乡归来

(2011-12-27 14:11:52)
标签:

东北

哈尔滨

双峰林场

雪乡

石玉林

分类: 而今足迹遍神州

我从雪乡归来

    雪乡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的双峰林场,从哈尔滨出发东去280公里,在越来越密集的积雪路上行驶4个小时才能到达。圣诞前夕,我去了雪乡,感受了一次“雪的浪漫”。

    今年哈尔滨及其周边地区没有下较大的雪,几场小雪也没有在田野路旁留下多少积雪,于是出发前也担心雪乡是不是也没有雪?随着双峰林场的接近,这个担忧渐渐地消失了,只见公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而气温似乎也越来越底下来。路旁已经没有什么原始的大森林,但那密密的次生林,也形成了林海雪原的壮观景色。

    到了号称“雪乡”的双峰林场,当然这是个老称呼啦,原来的林场因为无木可伐,林业工人和他们的后代都利用这天然的美景转行去搞旅游了。我们来的也很“寸”,雪乡刚刚成立管委会,进入雪乡的路口建立了收费站,自驾汽车一律不得入内,停在管委会设立的停车场,当然停车要收费,而每人还要购买75元的门票,年满70 的老人可以免票,65岁的老人也要购买半票。据以前来过的人讲,今日的过往是不收费的。

    买票进去的唯一待遇是可以乘坐区内的小公共汽车都居民区去,那是个“夹皮沟”似的小村子,许多房屋都是原来林场工人自建的,保持着原始的村落状态,而如今搞旅游建起的新商店、管理单位的房屋让人有点儿扫兴。

    到雪乡来,当然是为了看雪,而这里也确实“不负众望”,雪,晶莹的白雪覆盖地山林、道路和房屋,而且时不时地天空就飘落下雪花。经介绍知道,这里的气候特点是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和日本海的暖气流在此交汇,于是冷暖气流使潮湿空气形成不断飘落的小雪花。特别是冬天这几个月,哪里都可能无雪,但雪乡却从来没有不下雪。

    大概由于这雪是飘落了一层,就凝固下来,接着又漂落一层再冻起的原因,屋檐和其他露天的堆积物上都留下如“奶酪”一般层层的积雪,给人们留下特殊的美丽图画,如同北欧国家那种图画中的积雪一般,如果这时一座狗拉雪橇经过,你马上想起“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的歌曲。哇,正好,我们也在2011年圣诞节的前夕到达雪乡了。

    到雪乡除了看雪,就是要经历一下在“夹皮沟”渡过一个雪乡之夜的过程。我是40年前有过在东北九年经历的人,但自从离开那里,那感受似乎已经消失了。如今再去寻找吧。

    吃东北菜,这里似乎没有见到什么饭店,但每个家庭旅馆都是可以提供饮食的。坐在生着火炉,烧着火炕的民居里吃着随意点的东北“熬菜”,听着主人热情地东北话语,任屋外的飘雪飘落和超低气温去肆虐,热气腾腾的房间内,游客们把酒话友谊,无限豪情。

    住,当然选择家庭旅社了。经过整顿的民舍内,似乎也在尽量符合城市人的需求。除保留了火炕、火墙这原居民的居住形式,特意建了卫生间,抽水马桶、盥洗盆,还有电热水器供游客洗浴,打开“浴霸”,窄狭的卫生间顿感暖意浓浓。价格是,双人间每人100元。不算便宜,但比起村头的旅馆就不算贵了。而关键是感受新奇嘛!

    到雪乡来,一定要拍照的,的确漂亮的景象让诸君“美不胜收”起照相机,不过冰冷的天气,性能不佳的机子恐怕拍不几张,电池就“罢工”啦。

    雪乡一游,值得!到了哈尔滨,许多旅行社都有雪乡两日游的项目。有兴趣去一趟吧,一定会不虚此行的。当然要选择冬季,也一定要准备好保暖的衣物,除厚棉衣外,棉帽、手套、围巾、口罩、棉鞋都不能缺,而且是加厚的呀!那里的温度在零下20至零下30度呢!

    准备好去体验寒冷、体验雪景、体验乡情吧!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我从雪乡归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