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积玉成林
积玉成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74
  • 关注人气:5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

(2010-06-01 20:23:58)
标签:

闲聊李白

山西晋祠

玄中寺

壮观

石玉林

杂谈

分类: 边走边吃边调侃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

(李白留在山西悬空寺的字)

《忆旧游寄谯都元参军》

李白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呜,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李白一生两次到山西。第一次在开元二十三年。是年五月,应元演邀到太原游览,,六月出席太原主薄李舒在南栅举行的宴会,七月在并州写下《太原早秋》,此后可能还赴代州游览过五台山,二十四年三月前往山东。后来作《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其中记录了他与元演到山西的情景。

    天宝十一载李白再次游历山西,此次从幽州进入,来到北岳恒山。七月初离开恒山,走马大同,后至雁门关。年底,到太原度岁,十二载三月初,李白过交城、州、介州、翻吕梁山,至西河郡,然后过龙门关南川,至风陵津,渡黄河,离开山西。记载很详细了,不知还有无遗漏,李白的行踪,总有些飘忽不定,大概这次是准确的。

    李白两次到山西,正值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第一次跟朋友元演去山西,主要是因为元演的父亲在太原做府尹,当然此行受到了很好的招待,一口气住了两个多月,游山玩水,领略自然,顺便寻找一下求仕之路。其间,李白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晋祠了。篇首这首诗基本是都是在回忆游那里的场景,“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这绝对说明经常去晋祠的,而“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还要携妓游乐,足见青年李白的张狂与无忧无虑。

    而第二次到山西,虽然他也游历了许多地方,但对国家前途深感忧患的李白完全没有了年轻时的心情。第二次游山西,可以说是李白人生道路上带根本性转折的时期,是在寻觅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途径。

    李白两次到山西,到的地方还是不少的,我们就跟他去晋祠与交城的玄中寺看看吧。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就是著名的“周公摄政”。
   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讲了一个“剪桐封弟”的故事。成王继位初,唐国发生了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平息了叛乱。一天,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大概这就是“君无戏言”的首创。
    叔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造成日后七百年间的兴旺景象。叔虞死后,人们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为他修建祠堂,取名唐叔虞祠,因晋水流经于此,于是,也将国号“唐”改称为“晋”,这祠堂也名“晋王祠”,简称“晋祠”。
   早在1500年前,晋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建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现在,在晋祠里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那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她们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您无尽的遐想……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李白大诗人没有见到的,那是在宋代才出现的。但难老泉是一定见到了。  

    晋祠的美不止于在建筑,自然美更赋予她神奇的魅力。祠内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水,不仅养育了一方儿女,也为晋祠增添了如江南般美丽的景色。同时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关于这个传说也是有关汾河的来历的传说,虽然有不同版本,但大同小异。现在我们就说一个这样版本的故事吧: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婆婆对她不好,从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山西地方本来就缺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而婆婆只喝身前一桶的水,说后面的水让她放屁熏臭了。于是,担水就不能换肩,以次来折磨她。

    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遇到一个满脸风尘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正搅三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倒搅三下,水就止了。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柳氏只有提心吊胆地回家,一试,果然如是,以后她就再也不担水了。婆婆见她不担水了,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其丈夫打探,发现了鞭子的秘密。于是,破天荒地允许柳氏回娘家。柳氏怕自己走后丈夫受苦,就将鞭子交于丈夫用。可柳氏刚出门,婆婆就迫不及待地试鞭了。搅三下,不出水,婆婆急了就拼命搅,一下子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发了大水。还没走出村的柳氏立刻跑回来,接过鞭子,可已经插不进水流如柱的瓮里。于是,一咬牙,纵身一跳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接下来的故事是,水从柳氏的腿下流出两股,一大一下。婆家仗着媳妇“死是婆家鬼”的歪理抢了大股,娘家只好留了小股。可这大股流过河滩地就没了,而这小股却汇合途中的大小溪流变成奔腾汹涌的汾河了。去晋祠,一定要找一个小屋,里面有一个坐着的妇人的塑像,就是那舍生取义的柳氏。

    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始建于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北魏延兴二年。东魏时的昙鸾大师在此初开净土基业,创建净土念佛法门。贞观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寺”。李白于唐开元二十三年来到玄中寺,题“壮观”二字于千佛阁后石壁上。宋时,日本高僧法然上人以善导大师《观无量寿经疏》为理论基础在日本大力弘扬净土宗,并尊昙鸾、道绰、善导为祖师,把玄中寺作为净土宗祖庭参拜至今。因此,日本人对玄中寺情有独钟,每年朝拜者很多。

    至于这李白书写的“壮观”二字,至今也是个迷了。起码,目前在国内有三个地方都在争它。除这玄中寺外,山西应县的悬空寺的石壁上也有大书“壮观”的石刻;在山东任城的太白楼里也陈列着“壮观”二字的石刻。三个地方的石刻,我光临过玄中寺和悬空寺的,太白楼的见过图片,字体是一样的。

    看来字肯定是李白的,但是在什么地方首先写出来的,就是个难以解开的谜了。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山东任城太白楼的石刻)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晋祠)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难老泉)

闲聊李白31_李白游山西与汾河的来历(玄中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