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2010-05-16 23:20:19)
标签:

闲聊李白

剡中

吴筠

重阳宫

隐居

石玉林

杂谈

分类: 边走边吃边调侃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剡中重阳宫——网上图片)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年仅24岁、胸怀大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在湖北荆门写下了这首诗。诗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他出游最终目的,就是去剡(yan)中。

    剡溪、剡中属于会稽山系、四明山系、天台山系之间,剡中即今绍兴南面的嵊州市。这里溪水潺流,名山怀抱。自古就是名流高士隐居遨游的好去处。早在晋唐间就有谢灵运寄情此处山水,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吟。

    李白一生向往剡中,有研究者说他一生中五入剡中,也有更准确的研究说他是“三入剡中、两上天台”。实际上天台也在这个范围内,据此不远的。还有人考证,李白还曾同杜甫一起来到过剡中,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许多诗篇。这恐怕不是很确切的,据记载,李白与杜甫第二次在山东会面,于沙丘城分别后,李白独自游吴越,两人从此再没见过面的。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夏天,李白从广陵(今扬州)乘舟沿京杭运河南下,渡过钱塘江到会稽(今绍兴),又沿曹娥江溯流而上,来到剡中。他在《别储邕之剡中》诗中描写了这次旅行,“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在这次游历中,李白寻访了东晋名士王羲之、许询的金庭遗踪和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石门故居,然后又从剡中出发前往天台山,在秋高气爽的佳季里,登上华顶峰,作《天台晓望》。剡中与天台均给李白留下深切的美好印象,也成为他终生向往、魂牵梦萦的神仙世界。于是,也从此与剡中结成不解之缘。

    李白第二次入剡约在开元末年之秋天,在山东客居的李白,因他的从侄李良正在杭州刺史任上。李白再度南游,有《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诗,当时李良也动了逸兴,送其叔李白乘舟入越,李白因而再入剡中。此番李白入剡中,也是因为在山东徂徕山隐居没有结果,特意来探访曾在终南山相遇的上清派高道吴筠,以寻找新出路的。 吴筠见白来访,喜出望外。两人不仅能谈经论道,且能诗酒酬和,同气相求,交同莫逆,遂一同隐于剡之谷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吴筠对李白非常欣赏,而且一定听到了李白喋喋不休地念叨要“辅佐君王”的大志向。吴筠就铭记在心,借再度应诏赴京,面见朝廷的机会,便大力举荐李白于朝庭,使得李白得待诏翰林。

    关于李白被举荐之事,到底是谁起到关键作用,史学界也是有不同意见,到底是吴筠、玉贞公主、贺知章、元丹丘、胡紫阳,还是谁?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这些人都是道教中人或是与道家有深刻关联的人物,并且都能有机会向皇帝进言的。

    李白素有“佐君王、济苍生、解世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然而,唐玄宗并不赏识李白的“经时济世之才”,只把他视作御用文人,暇时取乐而已。纵然是“当廷草诏,王侯趋迎,醉酒长安,名动京师”,也是枉然。于是,李白在极度失望之中,请求放还,在天宝三年春,被体面地“赐金还山”。

    天宝六年(747)暮春,李白为吊知友贺知章,由兖州经梁园,第三次入剡中。

    约在天宝十二年(753)秋,李白四次入剡,与吴筠复隐剡中。

    至德元年(756),李白不听吴筠的劝阻,执意去梁园会其妻宗氏夫人,正赶上安史之乱起,长安陷落,玄宗逃蜀,江淮大乱,李白乃五入剡中避难,欲再觅栖隐之地。然而吴筠已隐入深山,无从寻觅,李白无奈只得上庐山与宗氏夫人相聚。第五次入剡,给李白留下的是短暂且痛苦的回忆。

    李白为什么去剡中,原因是与他的道教情结分不开的。同时,他喜爱剡中的山水也是原因之一。而第二次来剡中的隐居也使他得以获得吴筠的举荐,达到了来到“君王侧”的最终目的,虽然结果不是他需要的,但还是让他走进了一次他幻想的“辅弼天下”的“现实”场景。

    剡中“地多佳山水”,而且自古就是佛家胜境、道教福地,东晋南北朝时期许多著名人物萃集于此。山水间有大禹治水成功处的禹溪,秦始皇派人挖坑以泄王气的剡山,王羲之游憩的独秀山,谢灵运游弋的古始宁墅。刘阮入天台采药遇仙、任公子钓巨鳌的传奇故事和美妙传说。李白与杜甫都热衷于漫游剡中山水,也是为了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前文化乃至史前传说。

    现在,当地旅游部门通过研究发现泱泱剡水与唐代山水诗有着非同寻常的机缘,提出在浙东从绍兴鉴湖经曹娥江入剡溪、再溯天台石梁,存在着一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古旅游线、“唐诗之路”。可望重现据说是李白与的杜甫同游赋诗“唐诗之路”的昔日辉煌。

    当年李白来剡中,他最终的目的地是到被道家奉为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洞天重阳宫。重阳宫距新昌县城20公里,地处穿岩十九峰风景名胜区,深藏于山峦环抱、碧水流淇的桂竹谷中,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优越。唐开元(713-741年)初,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著名道教学者吴筠曾建重阳草庐于桂竹谷中,据说这吴筠在研究我国道教史及思想史上有其重要地位,他先到嵩山拜潘师正为师,得以传授上清经法,苦心钻仰,尽通其术。后来,为了探上清之宗源,寻找散失的遗经,来到剡东(今新昌)选择桂竹谷栖隐,建起重阳草庐,为新昌的道教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五次入剡,除第一次入剡时间不长,游历遍了这一带的山山水水外,以后数次都是为了寻找吴筠,一同栖隐。

    剡中的山水异常美丽,开元九年(721年),天台山的高道司马承祯奉召晋京时,途中特意绕道到剡中来探访吴筠,看到如此佳境就不想走了。无奈躲不开皇帝的昭命,只好留下了悔山、悔桥遗迹,遗憾而别。

    如今,朋友们去游览时,一定要看看这山和桥呀。看看我们会不会和司马承祯一样临别时,因这佳山丽水,大生悔意,而久久不愿离去呢?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闲聊李白23_李白隐居剡中
(以上均为网上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