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象(十)——藏王与藏王墓

(藏王墓的揭示)
在住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琼果区的宗山西南方向,保存有西藏最大规模的吐蕃时代的王陵。
墓群背靠木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它们高高耸立在高原之上,西风残照,陵阙萧然,其下的雅砻河无语东流,组合成极特别的景致,如今可见的墓区长2076米,宽1407米,共约306万平方米。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王墓系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据文献载述及所出碑文,大致可确定墓主是29代至40代(末代)的藏王。其中,有松赞干布的祖父开始到末代赞普朗达玛墓。当然,最重要的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合葬墓。
葬形制大至相同,均为方形平顶,有的因长期风雨剥蚀,形成圆形平顶。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齐,多数高达数十米,酷似山丘。均以土石夯结而成,每层厚度15—20厘米。《国王遗教》载:藏王墓"墓内九格,中央置赞普遗体,涂以金,墓内装满财宝"。藏王墓大多早年被盗,这是赞普们所不能想像的得到的。除个别墓外,大部墓主已无可考。
登上其中一个有庙宇的土堆,据说这就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合葬墓。这里的墓没有明清皇帝那样雄伟的地面建筑,也许有过,只是在战乱的年代里湮没了。如今,这个庙宇也曾经只是个看墓人的住室,后来改建的。但是一眼望去,那大大小小如山包的墓地,可以想像当年要有多少藏民农奴付出常年的艰巨劳动呀。
西藏的吐蕃赞普(国王)一共有40代,这里埋葬的从29代开始。以前的28代据传说有升天的(可能是火葬),也有入水的,那就是水葬了。所以没有什么墓地遗存,只有这几十个墓地构成了如今的“藏王墓”。
西藏的历史很丰富,吐蕃时期也曾经有过好强大和凶蛮的阶段。不知有没有人了解,唐朝安史之乱后,有一个时期,吐蕃的军队打入了长安,还扶持了一代帝王呢。不过,吐蕃王朝最终覆灭了,历史的原因是什么,那讲起来可能很长。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末代藏王朗达玛吧。
据史书记载,朗达玛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史称“朗达玛灭佛”,佛教徒视其为牛魔王再世,故称其为“朗达玛”(“朗”意为牛)。842年,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其死后,俄松、乞离胡二子相互争位,吐蕃分裂。
这简单的话告诉我们在西藏历史上的“灭佛”可能是导致吐蕃王朝分裂和消亡的原因之一。这里不研究藏史了,说一点关于郎达玛的故事吧:
很早以前,西藏地方住着一些佛教信徒,为了表示对佛的虞诚信奉,为了给自己积福田,选了一个高坡地,建造一座佛塔。修建时,一条可怜的牛自始至终驮运石块。当佛塔竣工时,这头牛己耗尽体力,背上鞍疮溃烂,奄奄一息了。而建造佛塔的人们都认为自己为佛做了莫大的好事,福泽无比,并为佛塔开光喜庆。俗话说万物都有灵性,此时,这将近死亡的老牛心中忿愤不平,在断气之前立了一个恶誓“我今世为牛,被佛教徒如此折磨虐待,下世我若能转世成为一个掌握有生杀权力的大人物,我一定要把佛教毁灭”。
过了许多年,这里有了一个国王,非常粗暴,杀人不眨眼,特别是当他需要理发之时,为他理发的人无一生还。后来,轮到一位家有80老母的孝子进宫为国王理发时,诉说自己必须敬养老人,请国王不要伤害他。国王说,只要你不将理发时看见的国王的秘密说出去,就可饶他性命。理发师立了誓,说坚决不把理发时发现的国王的秘密说出去,国王才让他理发。理发师惊奇地发现了这位国王头上长有牛角。
理发师生还后,虽立誓不把这秘密说出去,可是闷在肚里,肚子撑得利害,气都透不过来。只好向一位聪明人请教,聪明人说“你立誓不说出国王的秘密,那么用竹子做一支笛子,在别人听不到的荒山野林中把气吹出去,又不会违背誓言,肚子就不胀了”。理发师按聪明人的指点做了支竹的笛子,到深山老林四下无人处一吹,笛子里吹出的声音“鲁都鲁都”,正好是藏语“牛角牛角”的意思,国王生角的秘密就暴露了。
这位国王就是朗达玛,藏语里“朗”就是公牛的意思,朗达玛其实是一头驮牛的转世,今生他为赞普,在世间灭佛教是前世他当牛时立下的恶誓。
关于朗达玛如何“灭佛”就不在这里谈了,可巧的是,几乎在同时期,唐朝也发生了“唐武宗灭佛”。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

(据说远处是松赞干布祖父的墓地)

(那个小的不知是谁的墓地了)
(墓顶的小庙)
(藏民家里都爱画这样的图画)

(据说是吉祥)
(墓地旁又有了新的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