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案

(2008-05-03 18:57:15)
标签:

语文教学

教学案

文言文

教育

分类: 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教材186页到190页的课文及“探究·练习”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了解“序”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掌握本文中出现词类活用现象,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学习作者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求学时的艰难从而领悟作者要讲的道理;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宜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来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都需要吃苦勤奋、专心谦虚,在自己的学习中养成不怕艰苦,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文言词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教学突破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自由交流,理解作者求学时的艰苦,从而与现实的学习条件相比较,把握主旨;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明白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叙事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才,突出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刻苦勤学的故事,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带。

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名人勤苦学习的小故事,并写出故事梗概和对自己的启发。

教学步骤(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分析故事,导入新课       1、讲述名人小故事,找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

2、难点点播,自主学习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实虚词意义,翻译句子,了解全文大意,把握写法。

3、分析课文,揭示主旨      3、讨论交流自己现在的学习条件,找出其优越性,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写一份心得。

教学内容

一、分析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讲故事,教师总结:大凡学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勤学苦练的过程,明初文学家宋濂也经历了艰难的求学过程,他的经历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教师介绍作者和文体。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朗读课文,注意读的速度、停顿、连续,并将文中叙事、描写、议论的句子用不同的语气诵读,读出情感。

1、学生讲述有关名人勤苦求学的生动故事(如: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等典故及范仲淹,欧阳修等名人的故事)。

2、学生整理笔记。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难点点播,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讲解疑难之处: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书中同一时期并存的意义不同的两个字只因读音相同近而人们习惯上用假字代替乙字的现象,又叫古音通假,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试从文中找出通假字。

(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或动词等几类。如文中的“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即是名词作动词用,试再举几例?

(三)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有,到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本文所涉及到的是到装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即“弗之怠”一句,它属于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试再举几例。

(四)兼词:文中“假诸人而后见也”一句中的“诸”一词两用,作“之于”讲,这样的词叫兼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1、学生读、译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句,掌握其意思。并找出新的知识点,同学之间加以讨论。

 

2、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从所学课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如:1、一狼洞其中  2、驴不盛怒,蹄之  3、布囊其口  4、置人所赠鱼腹中)

 

从所学课文中找出几句宾语前置的文言句式?(如:1、却看妻子愁何在?2、何以战?  3、时人莫之许也  4、彼不我恩也。)

 

找出所举例子中用作兼词的词

将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及注释积累在一起,做好笔记。

三、分析课文,揭示主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全文结构明晰、紧凑、连贯,可分为三部分

2、第一部分(1)写自己求学时条件的艰苦和学习时的勤奋专心。(板书)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四个方面讲了自己求学时情况:一是幼年时“家贫”无书但“嗜学”,于是借书抄录,得以博览群书,足见其勤奋。二是成年后“趋百里外”求教,对“先达”谦恭,虚心,足见“援疑治理”之求教之难,表现了作者的求学决心和渴望。三是写求学之路之苦,路远天寒也无所畏惧。四是写粗劣的衣食,简朴的生活并没有影响自己求学信念,足见其学习之用心专。最后作者总结求学的经历,归结出“勤且艰”学有所成的原因。(板书要点)

    老师讲后,试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条件分以上四方面讲述,比较。教师点明应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求学。

第二部分(2)讲述现在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并指出条件虽好,成材的关键在于专心与否。

让学生找出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的语句,并与写自己昔日艰难求学时情况的句子对应起来,通过对比引出要说的道理。(教师板书要点)

第三部分(3)点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赞扬了马君则的好学,并进一步鼓励他刻苦学习,这对阅读本文的我们也有教育意义。

1、学生自读课文,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2、学生边读课文,边从文中找出求学时四个方面的情况?并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情景的句子

②作者成年后向教师请教时的态度的句子

③求学时路途之难和住宿之艰的句子

④求学时贫富不同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劲头的句子

学生将现在的学习条件分以上四方面进行表述。

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比较。

学生回忆自己小学时的学习情况,写一段百字的短文,跟现在的学习条件作比较,用上描写的表达方式,最后用几句议论写出自己感想。

四、教师小结

   至此,我们疏通了文意,分析了课文,把握了主旨,学习了写作特点。以下练习巩固。

本课总结

这篇文章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马生专心求学,刻苦自励,情真意切。文章叙述、描写自然结合,中间穿插议论,道理明显。学习本文在明白道理的前提下,熟记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文言词汇,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要从文言文的学习中,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灵活、巧妙的将记叙、描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两节,都提到了室内简陋的摆设,这对表现口技艺人的表演起什么作用?

2、调查一下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你见过他们的现场表演吗?能不能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

练习设计

A、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常趋千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④以乡人子谒余

⑤主人日再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援疑质理

②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⑤媵人持汤沃灌

B、个性练习设计

把下列有关作者的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宋濂曾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翌日(第二天),问濂昨日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帝)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附答案

A参见课文。

B略。

 参考答案:1、馔何物,吃的什么东西?   2、卿不欺朕,你没有欺骗我。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所述故事时代久远,学生不易了解,况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听劝勉的故事很多,可能不会被文中所讲而感动,如何让学生为之动情,需教师切磋议论。如何让学生珍惜学校生活,刻苦勤奋也决非几节劝学的课文所能解决,需要我们做全面的工作,当然从语文教学入手,用生动的故事感染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

补充资料

自读《凿壁偷光》,并与课文比较,找出匡衡与马生在勤奋苦读方面的异同点。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佣作而不求尝,主人怪而问衡,衡乃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任感叹,资之以书,遂成大学。

 

相关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