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待教材?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但是教材绝不是教学唯一的资源。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应随之更新,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也要更新。
一、真正理解教材
教材是直接用于教学的书籍,我们通常称之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随着印刷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材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现在的教材可以分为文字教材(除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以外,还包括学生的自学指导书、补充读物等)和音像教材(包括录音磁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磁带、音像光盘等)。
二、敢于怀疑教材
很多教师把教学参考书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典”,把其中的说明及要求当作“金科玉律”。实际上,教材内容有些带有作者极大的主观性。我参加过教材的编写,为了一段文字都需要修改好多遍。但许多教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这怎能不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因此,教师应该敢于怀疑教材。
三、敢于超越教材
教材再先进,印刷出来的日期也是昨天以前的。一线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即使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只要其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做教材使用。
教师应带领学生大胆延伸、修改和重组教材的一些内容,精心打造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无论编得多么出色,它依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只有敢于超越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1.
要注意教材内容的选择
我认为选择教材内容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联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我们的学生视野不断开阔,我们教材中的知识不少,但许多学生只是书呆子,就连到邮局汇款都不会。这难道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无关?二要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同学科的教材编写往往各自为政,不注意相互渗透、照应和整合。
2.
改善学习的设计
改变“教材”为“学材”,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来编写教材。教材要有亲和力,允许学生质疑。教师应改变将所有事实和原理全部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3.
教材应该是互动的
教材的编写者是否可以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也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来,也为教材的编写出谋划策。我甚至想,每册课本最后是否可以留一页空白纸,以便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抄写在上。
4.
在教材两边留空白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更是常常这样要求学生。但教科书却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写心得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其不足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