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要"扎实高效"

(2006-12-09 20:15:52)
分类: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要"扎实高效"

 

    “不看广告,看疗效!”——这是一句风行的广告词,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疗效才是人们选择药物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用,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于事无补。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推行几年了,回顾一下,它确实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见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了,多媒体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了。但是,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扎实高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是前提。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空、激励等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适切性。

如何进行目标的定位呢?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的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等目标。对于这些目标,教师可用提纲式罗列,整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着重要搞清那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那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只有在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面把握、了如指掌后,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活动中的动态资源,加以游刃有余地处理、调空和生成。

二、扩大时空,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是关键。

学生的所思所想是课堂中最真实的资源,而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空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真实思维暴露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内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或小组合作的探究成果。组织教学展开活动时要注意:(1)先面后点。让全体学生参与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后,再组织交流。如果是学生个体的思考,则让该学生展示。如果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则应让小组成员全体上台展示。合作交流,能改变过去那种师生单独交流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参与面,增强学习的有效性。(2)层层推进。让学生展示各种方法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争议,挖掘学生想法中的亮点,比较学生各种思路的异同,归纳要点,达成共识。(3)动态把握。当然,当极少数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时,教师应注意有效地把握。如果该想法能引起大家的争论或高质量的看法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把课堂的探究引向高潮。如果不是这样,在尊重学生的想法的前提下,应注意不要一味跟随学生,教师还是要把握好整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做到目标达成和尊重学生相结合。

三、注重反馈,提高练习的效率是保障。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练习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设计有效的练习,即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层次,并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2)在练习时,要全体参与,并有足够的练习时间。(3)练习后必须及时地组织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里特别要关注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错误信息,加以有针对性的评价,让他们及时地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