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划去亲人名字练疯狂作文(推荐)

(2006-11-11 20:10:20)
分类: 我的推荐
   这篇发自<搜狐网>上的文章,在很多媒体上发表.我看了以后也很震动.不知道大家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欢迎参与讨论.它也涉及课堂教学的本质、有什么样的学生观等问题。
附:文章及讨论全文
 
   小学作文课上哭声一片 划去亲人名字练疯狂作文
   一个一个划去亲人残忍作文课哭声一片
   手中的笔刹那间变成了闪着寒光的刀,要把5位自己最爱的亲人从纸上划去,年幼的孩子经历着心如刀割的痛苦和心灵的震撼。
   上周,由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用来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培训的示范课上,来自杭州的特级教师王菘舟,把这种教育方法用在了三牌楼小学六年级二班孩子身上,年幼的孩子经历了成年人未必经历过的“残忍”。
   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否应该承受这样的“生死抉择”?短短几十分钟,他们走过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心路历程?如何在亲人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疯狂的作文
    按照老师的指挥,丁怡在空白纸上写出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表妹”五个名字。
   “拿起你们的笔,划掉一个。划去后等于这个人不存在了。你必须划。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你必须选择。”王老师很认真。
   丁怡不假思索地划去了表妹琪琪,“她老是比我多讨到一份压岁钱,还和我抢外婆”。可划完之后,刚觉着有点解气的丁怡马上就开始难过了。“琪琪这个小不点儿,有时真的挺烦人,但她对我撒娇的样子又很可爱。”坐在不远的周佳嘉想都没有想,就划掉了爸爸。“爸爸是个工作狂,感觉不亲近,爸爸在不在身边几乎没什么区别。”划完之后,她也后悔了,感觉自己心上被划开了一个口子,视线有些模糊,与爸爸在一起时的一幕幕在脑海中一一浮现。“以为我们很陌生,但我竟记下了这一个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并且记得那样清楚!我是爱他的。”她想着,忍不住小声抽泣起来。
                        哭泣的课堂
   “在剩下的4个人中划去一个。”教室里静悄悄的,悲伤的情绪四处蔓延。
    李娜划去了总欺负自己的哥哥后,犹豫再三又划去了在老家的外婆。笔划上的那一刻,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眼前似乎出现过节时外婆在家门口翘首盼望的情景。“再冷的天,她都要在门口候着,候上四五个小时,就怕我们走过了……”
  “我划去了爸爸。因为爸爸教育我学会放弃,我相信他会理解我的。”“我划去了爷爷……”说着说着,孩子们哽咽了。
    听着同学们的发言,丁怡的眼眶红了。“我下不了手,我没法选择!”足足考虑了5分钟后,她不情愿地划去了外公。
    要划去第三个了,教室里安静极了,隐约有人开始在小声抽泣。大家都不愿看王老师的眼睛,“我害怕他让我划去接下来的所有人。”哭泣的孩子越来越多,有学生忍不住大声“抗议”:“我舍不得!我仿佛划去了整个世界,划去了我的爱,划去了一个家,划去了幸福。仿佛把生命的意义也划去了。”
  “你们小小年纪,已经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王老师继续说:“你们的纸上,还有两位最爱的人,请你们再做一次痛苦的选择。人生就是这样,终有一天他们都会离你而去,你必须面对。”当孩子们把最后一个最爱的人也划掉时,有人终于忍不住开始放声大哭。
                     15分钟的佳作
    老师的讲课内容结束了,而孩子们还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仅用15分钟,一篇篇感人的文章挥笔而出。
    许同学给作文起的题目是《笔?刀!》:“让我们划去一个人的名字。我不懂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想:这还不容易。我拿起笔就要划,可是,我的笔指向谁,谁的笑脸就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拿不定主意了,谁也舍不得划去。考虑再三,我开始焦虑不安了,笔头不知不觉在纸上划过了一条长长的线,我划去谁呢?无奈,笔尖颤抖着划去了老师,我的心也随之一阵刺痛,仿佛笔尖在我的心上刺了一下,我的眼眶立即充满了泪水。这哪是划去2个汉字啊!这仿佛要我忘记老师平时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难道老师为我们做的一切可以随着笔尖划过纸面的一瞬间一下子被抹杀掉吗?不!不可能!我也不愿意。我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为什么?”
    李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看着奶奶、妈妈、爸爸这六个字,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这时,我真想站起来抗议:“老师,难道真的要做出这艰难的抉择吗?”可这是在上课,看着这三个名字,我的目光定格在“奶奶”上,然后闭上了眼睛,可这时,奶奶咧开的嘴、瘦小的身影以及捧在手里的糖果一下子涌入了我大脑……我不禁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不是在划去人的名字,仿佛是一个魔鬼在拿着刀想割断我与亲人之间的纽带……
              主讲老师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
    对于向小学生提出生死的沉重话题是否合适,杭州拱宸桥小学特级教师王菘舟表示,这在上课前早有考虑,所以才会选择六年级这样的高年级学生来开课。他们也到了进行生命意识、生命精神教育的时候了。
    王老师说,这节课的素材来源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他看后觉得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因此将其转化成了作文课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这次课让孩子们真情流露,进而写出动人的文章。王老师说,孩子们怕写作文,因为他们以前的情感被忽略了,缺乏写作的动力。

             正方观点赏识之外需要“棒喝”
    长期以来,对子女的教育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只有“赏识教育”才是对的,孩子们的环境虽然越来越宽松,但对家长、老师的耐心教育产生了“疲劳感”。
    在“赏识教育”中,插入看似“残忍”的教育方法,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
    虽然称为“残忍”,但不用体罚、不用嘲讽,却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如此深刻的烙印。在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面前,孩子们仿佛在瞬间就获得了平素几年、十几年都无法学到的宝贵体验。
  我们应该懂得“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一点挫折的孩子将来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生旅途呢?经历一场失去亲人的伤心体验,让孩子更加珍惜亲人的关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反方观点别让“残忍”害了孩子
      “残忍”的办法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也在一些孩子心灵深处埋下了“残忍”的种子,他们从此知道了用什么办法“对付”与自己不和的人。
    “亲情测试”有其残酷一面的副作用,虽然是虚拟的,但孩子更会较真,对心灵十分稚嫩的他们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
      把亲人从这个世界上一个个抹去,这样的假设对小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和恐吓。一堂作文课实际上被演变成了一次情感煎熬,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蜕变成了一堂情感考问课,老师仿佛已经不再是老师,而成为了一个扼杀亲情的“凶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