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军事 |
http://img1.qq.com/tech/pics/9224/9224719.jpg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戚发韧 院士做客腾讯
主持人:
中国航天领域的投资比欧美国家的费用应该说是低的,但是做出来的成绩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航天技术和航天领域的现状,跟欧美国家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戚发韧:
应该说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发展得比较快了。在三个领域里头都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应用卫星这个领域,我们应该说基本满足我们当前发展的需要。它的水平相当于当前正在用的应用卫星的水平。比方说我们为尼日利亚做的尼日利亚通讯卫星,那就是世界当前的一个水平。这个水平是相当世界国际通讯卫星
载人这方面,我们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已经居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上天的国家。当然我们是晚了,但是也达到这个水平。我们现在的飞船应该说是世界上在用的地球轨道飞船里头是最大的,最好的。和俄罗斯现用的天天向国际空间站送人的飞船比,他们也是三个人,我们也是三个人,他们能做的,我们基本上也能做,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档次的。
探月我们第一次和他们第一次都是相当的,应该说中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是一个比较大的航天大国,应该说很不容易了。也得到世界的公认,但是从中国对国内的需求和国外的发展来看还有不足,比如说我们发射航天器有一个进入空间的运载能力,发射航天器进入太空,都得用运载火箭把它送上去,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我们这个能力跟国外还有差距。比方说我们能把10吨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可以建立空间站,但要到月球上去的话,这个运载能力就不够了,去月球起码的运载能力要20吨,这个事情我们现在还没有,但是我们在做,我相信我们也会很快的完成,但是比较起来,人家已经可以做到了,我们还没有,这是一个差距。
另外我们在应用卫星上,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作为一个产业,是要靠市场来推动这个发展,我们现在还是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国家投资,还没有进入市场,航天业作为产业化进入市场,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
探月和载人这方面,应该说他们走得更早,实力比较雄厚,他们有的到了火星了,有的到了更远的地方,16个国家还搞了空间站,我们还没有搞,这就是差距。我们应该按照总书记讲的,要有一个忧患意识,既要看到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从中国的发展的需求,从世界发展的动向来看,我们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基础的东西少,材料、器件我们还不能够做到满足我们整个发展的需求。要求器件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材料越来越强,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投入。
另外一方面,确确实实我们要有一些超前的一些准备,像你做饭,现种地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
主持人:
我们实事求是能够看到自己的成绩,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戚发韧:
为什么现在我们在政协的科技界都希望国家有一个综合顶层的部门,动员全国力量办那么几件事情,不要把钱分散到各个地方去。这样的话,形成一个集中全国的优秀的队伍,形成一个拳头,突破一个关键,我想我们会取得更快的成绩。
主持人:集中
戚发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希望,国家现在在调整了。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中国的航天界的科学家能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多的,新的贡献。说到这儿,也想请您谈一谈,您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未来得发展,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戚发韧:现在的发展我觉得有两条,一条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国家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第二个事情是要有基础的成果,要创新,既要有基层创新,也要有超前的基础科学的创新。这样可以给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更大的动力。
主持人:所以说基础要提高,原来的基础,咱们中国可能是比较薄弱,包括材料这方面。
戚发韧:材料方面有一些东西不能完全靠自己的东西,要用外国的东西,我们这个环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持人:其它国家肯定对中国还是采取封闭的状态。
戚发韧:最近我到印度去,印度是跃跃欲试,要跟中国比一个高低的。
主持人:我看过有关报道,在印度、日本都在做这个事情。
戚发韧:我跟他们谈,我们也很佩服你们,你们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你们的条件比我们好得多,你们可以用美国的技术,美国可以跟你们搞核技术合作,我们行吗?你们可以从俄罗斯拿出最先进的战机,我们可以吗?它不仅从西方能拿到比较先进的技术,而且它也能从俄罗斯拿到比中国更先进的东西。我说你们条件好,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就得更加努力,更加多的投入,要做自己掌握的事情。我们这些航天队伍,也不要辜负国家、民族、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要继续发扬这种航天精神。当然我们让现在的年轻人去吃苦也不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既然到了这个部门了,我们就应该发扬航天的精神。我曾经跟我们的年轻人讲过这么几个要求,假如说你要愿意成为一个合格的航天人的话,你得有四种素质。
主持人:哪四种素质?
戚发韧:
第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把三种精神要体现在自己的思想里,体现到行动当中去。
第二,要有坚实的工程能力。因为我们是搞工程的,我们要把产品做出来,是合格的产品,是可靠的产品,是长寿命的产品。我们不是能够写几篇文章,拿几个方案,写几个设想。关键是要实实在在的做成功。
第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们航天整个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创新的过程不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用中国的办法解决中国的问题。这就是创新。
第四,我们干工作挺辛苦的,希望每一个年轻人有强壮的身体素质。我觉得现在这一点,年轻人不注意。
主持人:身体太单薄了,让你连续战斗可能身体就顶不住了。
戚发韧:我今年75岁,我的身体还能干点活。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些不正常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他们的健康。
主持人:作为航天人来讲,是不是要用那种连续作战,不怕吃苦的那么一种精神。
戚发韧:是。
主持人:吃大苦,耐大劳,不怕死,不怕牺牲的。
戚发韧:这就叫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因为大事、小事总要有一个取舍,你们都奉献什么,我说奉献一些业余时间。奉献了一些家庭的幸福,奉献了一些个人爱好。当你有重大任务的时候,确实会影响你的孩子上学,你的母亲有病,哪个重,哪个轻,你得摆一摆。
主持人:得要有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国家。
戚发韧:我觉得不仅航天事业,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企业的老板他也有取舍。
主持人:要不然的话,你说你就是8个小时,一个月就20天的工作日,你想做成一点事情,很难。为什么有的人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道理也就在这儿。我想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之所以成功,也是在于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个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事情想跟您请教一下,我们08年是神舟七号飞船准备发射,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就是咱们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准备
戚发韧:应该这么说,神舟七号的发射也是在我们整个三步走计划当中规定的,我们第一步完成了,我们第二步建立空间
主持人:三个人怎么分工呢?
戚发韧:一个人在返回舱里面值班,负责整个飞船的正常运行。两个人去执行出舱,为什么要两个人呢?他有很多的操作,比方说要要把返回舱和气闸舱的舱门打开再关上,这个动作要两个人做。一个人能完成,但是没有人检查。我们在航天里头要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故障,不能有疑点,不能有问题。只有两个人去做才能保证放心,保证万无一失。航天员要穿上舱外的航天服,要出舱,一个人出去,一个人在气闸舱里值班。
第二有一些什么关键技术呢?一个是我们的飞船上建立一个气闸舱,因为舱里造成了地面人
第三要对航天员有特殊
按照这个要求,应该说我们这些关键技术,我们的气闸舱,我们的航天服,航天员的基本训练都没有问题了。现在按照原来的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做一些什么工作呢?做一些联合实验。比方说航天员穿上衣服,在地面失重的情况下试一试这个舱门好不好开,能不能进去,进去以后能不能出来。在一种防失重的状态,让人确实感觉到没有重力了。比方说有重力,我坐在这儿有100多公斤,拧一个东西很好拧。你要是没有重力,你拧一个东西,那个东西自己就断了。
另外我们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我们要做到零故障,零缺陷,零疑问。要严格检查,单个检查,联合检查,系统检查,而且要经过整个环境实验,比方说振动会不会坏,冲击会不会坏,冷了会不会坏,热了会不会坏,真空会不会坏,要做地面的各种实验。是在允许的这么一个状态下,它不坏。确实做完好了以后,我们才能把这个产品运到酒泉发射基地,在基地又要做一些检查,确实没有问题了,才能点火上天。现在正做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很有序的又很紧张的按计划在办这件事情。
今年秋天就有条件来做发射神七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