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津黄河奇石名扬天下

(2007-08-20 11:57:27)

孟津黄河奇石名扬天下  

    黄河自三门峡穿越中条山与崤山,经133公里的晋豫峡谷,冲出基岩区最后一道峡谷小浪底,进入华北平原后,河床变宽、河水变缓,在孟津域59公里内形成了30公里易沉积石头的马粪滩、王庄河心滩、堡子滩、西霞院滩、白鹤滩、铁谢河心滩的平滩和漫滩。这种特定的河流段位属性构成了奇石快速堆积场,大量的石头都沉积在此段。再往下游即为地上河,很难见到石头。

    从河流水力动态来看,黄河中游是季风气候区,且多暴雨,为冲刷泥沙和石头提供了充足的水力资源,漫长的岩石峡谷成为滚石研磨奇石的动力车间,河流相伴的泥沙成为天然奇石艺术的沙粒刻刀,岩石被切割入水流经距离成为奇石形成工艺过程的必然保证。因此,黄河入山西境至小浪底经黄土高原切割华北地台大量上中生代至中生代石炭、二迭、三迭纪地层构成了孟津域串珠状漫滩、夹滩堆积奇石的最佳天然场地。

    从岩石学的地质背景和现存的石头种类可以看出,孟津域的黄河奇石主要是河流剥蚀黄河中游流域华北地区35至18千万年石炭、二迭纪、三迭纪前地层沙页岩为基础。因该地质时代环境为海陆交互相、陆相、河湖沼泽相复杂沉积条件。故形成套灰白、灰绿、灰黄、内红、紫红色的砂岩、沙质页岩、泥质页岩、紫斑泥岩、以陆相烁石、碎宵堆积的岩石。因黄河流域面积大,上中游支流多,地质年代复杂,孟津域内的黄河奇石中还有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花岗岩、砂砾岩,间有浅变质石英岩和沉积岩等,以铁染石英岩居多。典型的黄河日月石应为石炭、二迭纪、三迭纪地层的专属。

    经过复杂的构造变化,流水冲打洗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图案精美的孟津黄河奇石。它们花纹美丽、色彩斑斓,石质坚硬细腻、古朴典雅、玲珑细巧、阿娜多姿。色彩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组合变化,天然生成,妙趣横生,含蓄幽雅,韵味深长,构图奔放,粗犷雄深,淋漓尽致。许多石纹能形成天然画面,诸如山水、花鸟、人物、动物,乃至文字符号,无奇不有。滩面上的黄河奇石浑然天成,色彩艳丽,意境广博。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几案,用任何华美的词语形容赞美孟津黄河石都不为过。

    1992年和2004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两个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分别在两个卵石滩开挖数平方公里20余米深的卵石筑坝,将深藏地下沉睡了数万年、数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沉寂下来的卵石挖了出来,揭开了深层次黄河奇石的秘密,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为中外奇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觅石的乐园。从此,黄河小浪底滩区和西霞院滩区的黄河奇石精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以她细腻的石质、靓丽的色彩、精美的画面、奇妙的意境为富有诗情画意的黄河石韵赋予了新的内涵。

    马粪滩是黄河冲出小浪底峡谷后的第一个卵石滩。位于小浪底大坝下游一公里处的白鹤镇河清村北。1994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到2001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在黄河南岸挖掘大量卵石筑坝,将数平方公里20余米深的卵石挖了出来,使深藏了数以万年的卵石重见天日。七年间大量黄河奇石精品源源不断地涌现。此间,这里是洛阳黄河奇石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中外赏石爱好者的乐园。2004年1月31日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节目中,播出的价值三十八万元的黄河石(文字石“寿”),就处于此地,现被上海黄建先生收藏。

    王庄河心滩、堡子滩、西霞院滩、白鹤滩、铁谢河心滩,上与马粪滩相连,下处207国道洛阳黄河大桥。长约25公里,宽约5公里左右。此段南岸为孟津县白鹤镇宁嘴村、柿林村、王庄村、堡子村、西霞院村、白鹤村、铁谢村。北岸为济源市、洛阳市吉利区。此滩区规模较大,一望无际。此处奇石多次在国际及全国性大型奇石展上获奖。

    2001年1月黄河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大坝工程在此开工,挖卵石筑坝,挖掘数平方公里20余米深,奇石精品再次涌现。此大坝工程已于2006年11月6日截流,今年5月30日蓄水。此后,西霞院大坝以上的马粪滩、王庄河心滩、堡子滩等卵石滩将淹没在水库中,故孟津黄河奇石将日渐珍贵。

    在挖掘和回填的过程中,是觅石的黄金季节。13年来,使这些原本平静的小村从此热闹起来,黄河两岸数村的群众象捡宝贝似的捡石头,百余家的农家宅院里都堆满了精美的奇石。中外赏石爱好者也络绎不绝,来这里捡石、赏石、购石。

    热闹的原因不仅仅为大坝,更多的是为黄河奇石。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卵石滩,石层厚达70余米深,工地挖石堆坝,将数平方公里20余米深的石头挖了出来。这里的石头积累了黄河中游流域35--18千万年石炭、二迭纪、三迭纪前地层砂页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紫斑泥岩、沉积岩、硅岩、玉质玛瑙为质底的的卵石,为中外奇石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觅石乐园。

    走进这奇石的天地。工地上是一望无际以卵石堆成的山,农家院落里是几乎布满全院的奇石堆。远远望去,这些石头的形状多为浑圆,似乎貌不惊人。只有走近了,当你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漫散而收拢、而直射、而呆痴,并通过目光领悟奇石图案的噢妙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震颤、激动、惊骇,甚而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太奇了、太神了”。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奇石上不同颜色的纹理形成的图案千姿百态、微肖微妙,简直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图案内容极其丰富: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有让人啼笑皆非、活拨可爱的动物世界,有红色的太阳、白色或黄色的星月景观,有气势磅勃的山水景观,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有各种字体和书写风格的文字、符号,也有似像非像、让人审不透、看不够的怪石、奇石-----。图案的书画风格为奇石所独有。有的像沟勒清晰、线条靓丽的工笔画,而更多的图案画面显得深沉、含蓄、朦胧,往往让浏览者遐思飞扬、浮想联翩。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诗一般的画,一首画一般的诗,一曲诗情画意般的乐章。这里没有热闹的喧嚣和轻狂的浮躁,全然是无尽的纯朴的大自然的美。当你进入这片仙境、且“心有灵气一点通”的时候,必将恩怨尽释,宠唇皆忘,欲醉欲仙,感悟到一种神奇的、难忘的享受。

    这些石头都来自黄河,奔腾不息的黄河以她雄浑的乳汁浦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进入孟津黄河滩,观的是石头,领悟的是大自然的美,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孟津,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孕育和发展了中原奇石文化。北宋《雅鸣树石屏》上的黄河日月石图谱,《素园石谱》上“虢州月石屏”中记载的三块虢州黄河日月景观石,宋代《云林石谱》记载的产于孟津的奇石。

    赏石文化是一门新兴而古老的文化。1999年,以张宝才、卢济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为推动孟津奇石文化的发展,发起成立了“孟津县奇石研究会”。从此,玩石、赏石的人越来越多,群众性的赏石热不断升温,赏石队伍不断扩大,赏石展览多姿多彩,赏石研讨不断深入,赏石交流愈加活跃。从农村到县城,从机关干部、教师到工人、农民,赏石大军不断壮大,千姿百态的奇石馆、奇石苑竞相争辉,一批批奇石精品竟放异彩。奇石,已成为孟津人感悟人生、享受艺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交流感情的载体,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