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夷叔齐扣马谏遗址

(2007-06-04 15:29:44)

     伯夷叔齐扣马谏遗址   

    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北临黄河、东接偃师。早先的寨墙已损之待尽,寨门仅余南边一个,且弊败不堪。但矗立在寨门外的“会盟台”石碑及墙上高高嵌着的一块 “商伯夷叔齐扣马地”石条,额外令人注目! 

    小小的扣马村,见证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商代末年,八百诸侯会盟津、伯夷叔齐扣马谏的历史故事。 

    汤武革命,灭夏建商,并封姓墨胎氏的一名臣属为孤竹君。孤竹国传嗣至商末,伯夷、叔齐是其君长子和三子,孤竹君爱其幼子,欲以位传之。及卒,叔齐当立,而以长幼有序以让伯夷,伯夷则以“父命”辞之并虑叔齐再谦让,遂逃去。叔齐见伯夷出走,亦不愿负“不义”之名而并逃之。国人无奈,只得立中子为君。其后,二人闻西伯姬昌善待长者,遂并归焉。 

    话说殷纣失道,生民不堪其苦。又忌姬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乃囚姬昌于羑里。后姬昌得脱,积蓄力量,逐次翦灭商之羽翼,完成了对商之包围。及伯夷、叔齐至周,姬昌卒,谥文王,太子姬发即位,是为武王。 

    武王即位,欲完成文王未竟大业,遂以车载文王木主(神位),“言奉文王以伐(商)”,东行至孟津检阅军队,展示军威,并“以观诸侯集否”。已在周境的伯夷、叔齐闻之,即在此“叩马而谏”,谏武王不当“以臣伐君”、“以暴易暴”,表现得既忠诚又可笑。武王“左右欲兵之。太公(姜尚)曰:‘此义人也!’扶之而去。”“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足见商王朝已陷入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境地,讨灭殷商早已是人心所向。但武王以为时机仍未成熟,乃还师归。虽然武王此行未有建树,却成就了夷齐扣马而谏的“美名”,并留下“八百诸侯会盟津”的历史记述,中原大地上孟(盟)津、会盟、扣马等地名也从此被人们传诵得耳熟能详。 

    两年后,即公元前1066年(范文澜据《史记"周本纪、鲁世家》及《竹书纪年》年代推算),亦既文王死后第四年,武王率大军进逼商都朝歌而至于牧野,纣迎战。“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纣走,反登于鹿台之上……自燔于火而死。”商灭,西周正式建立。 

    进入老寨门,右视即见一台,上伫一通不甚规则的红砂岩质石碑,有隶书“会盟台”三字。台虽矮小,然中国古代史确曾在此发生过一次较具影响的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壮举,同时也说明了失民心者必失天下、绝非人力所能挽回。而先是“叩马而谏”、阻义师以伐无道,后又“不食周粟”、甘愿饿死并以“贤人”著称于后世的伯夷、叔齐二人,在此也成就了扣马村得以流传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孟津县史话
后一篇:平乐村名探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