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刀
老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78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摆“酷”的艺术

(2009-01-06 21:41:0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史札记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这位王仲宣不是别人,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有《七哀诗》和《登楼赋》传世。王粲少有重名,17岁时到西京长安拜访左中郎将、文学家蔡邕(即蔡文姬老爹),蔡邕倒屣迎之。时人席地而坐,有客来,方起座穿鞋迎接,王粲虽然年纪轻轻,名声却大,蔡邕不敢怠慢,急忙忙起身迎客,连鞋子都穿倒了。

  王粲在长安呆了一段时间,觉得太嘈杂了,遂南下荆州,投靠亲戚、荆州牧刘表去了。刘表本一庸才,老眼昏花,一看王粲相貌丑陋,不大待见。王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刘表一后,王粲用一张嘴硬是说服了刘表的儿子刘琮,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曹操。曹操长得也是沟壑纵横,十分中国,一看王粲那模样,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遂惺惺相惜。赐王粲爵关内侯,迁军谋祭酒(参谋主任)、侍中。建安20年(公元215年),王粲随大军伐吴,可惜在征途中病卒。曹操世子曹丕来参加葬礼。

  如果按现在的规矩,这么个人物死了,曹丕肯定要盖棺定论地颂扬几句 久经考验的军事家、艺术家之类的,可曹丕不,就在葬礼上颁布一道口令:各位公卿,仲宣生前喜欢驴鸣,咱们学一学驴叫,给他送行吧。于是曹丕带头,王公大臣们一个个尖起嗓子,咴~咴~,阵阵干嚎,此起彼伏,煞是壮观。

  无独有偶,《世说新语》伤逝篇又载: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声真,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孙子荆即两晋名士孙楚。孙楚才大气粗,谁都瞧不上眼儿,因此官也做不大。四十好几了,才始参镇东军事,做了镇东将军石苞的幕僚。石苞后来官至西晋三公高位,有一儿子石崇更是了得,官至刺史,富可敌国。可孙楚根本瞧不上相貌瑰丽的石苞(时称石仲容,娇无双),初次见面的时候,只打个长揖,随随便便地冒出一句:天子叫我来参你的军事。对长官如此,气得石苞眼冒金星!

  孙楚虽恃才傲物,却和老乡王武子关系铁。王武子即世家大族太原王家子弟王济,晋武帝司马炎的附马,《世说新语》里 用人乳饮豚买地作埒,编钱币地竟埒,时人号为金沟’”的那位爷。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当欲枕石漱流,这词儿当时很,可孙楚太急于表白了,一脱口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笑得肚子痛: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果然才大,遂脑筋急转弯儿,将错就错: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 大家现在上庐山白鹿洞书院,旁边有漱石枕流石刻,用的就是这个典。

王济最服气孙楚的,到不是孙楚的文辞,而是驴鸣。孙楚和王粲王仲宣一样,有一绝活儿,以善驴鸣闻名天下。扬头一叫,把王济王武子叫得花枝乱颤、心悸神摇。知音先走了,孙楚伏尸恸哭,就在王济尸体旁做最后的告别鸣,而且体似声真:形体动作像驴,声音更像驴叫。

这么个严肃的场合,连吊客们都哄堂大笑。可孙楚叫完驴,一脸庄严,骂他们:真是老天不开眼啊,竟然让你们这些蠢货活着,而让王武子死了!

魏晋时人就有这么酷!不信你去翻翻《世说新语》,那言辞,那作派,简直就是一幕幕的“行为艺术”。现在所谓的行为艺术,一点也不像魏晋,人家那才是骨子里的艺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雅人们爱好的是驴鸣,而不是马嘶、牛哞、羊咩,或者犬吠什么的?

驴这种动物,形象似马,但小了一号,缺少马的威武雄壮,头大耳长,四肢瘦弱,实在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都比较惨。如贾谊在《吊屈原文》里说腾驾罢牛,骖蹇驴兮,《史记·日者列传》说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很有点儿下九流的意思。我们现在还使用的和驴相关的词儿,也多带贬义,譬如蠢驴驴脸驴头不对马嘴好心当成驴肝肺驴年马月驴打滚儿

也许,正是这种不登大雅之堂,想大吼一声、结果更显羸弱的形象,让魏晋时代深怀无力感的知识分子们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从而有了对自己形象和境遇的确切自况和反讽?

也许终归是也许。也许,他们只是觉得好玩儿,借此标新立异而已。

唐代柳宗元有《黔之驴》一篇,对驴这种形象有过最好的描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由此看,“驴鸣”不过是魏晋士人们“黔驴技穷”时的一种高亢而空洞的吼声,如同那个时代流行的喝酒吃药一样,以极具形式感的方式,完成对自身及时代的放逐。

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核之六朝,俨然风雨如晦,驴鸣不已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想念内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