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记:汉阳江滩(续)

标签:
堵不如疏大禹治水堵疏结合 |
分类: 南辕北辙 |
大禹神话园
大禹神话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汉阳晴川阁与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的长江江滩;作为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的组成部分,神话园与晴川阁、禹稷行宫形成文化集群。
有说:禹(生卒年不详),姓姒,名文命;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也有说颛顼六世孙),鲧的儿子;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为有莘氏(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莘冢集)之女修己,名叫女志,也叫脩己;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鲧被帝尧封于崇;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尧命令鲧治水;鲧用障水法,岸边设置河堤,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未有成功,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自然趋势,疏通九河;治水期间,翻山越岭,淌河过川,从西向东,规划水道;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疏通水道,引水入海;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开通九座大山,疏浚九大湖泽,疏导九条大河,划定九州地界,完成治水大业,受到百姓拥戴。
禹接受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为夏,改定历日,称为夏历;分封丹朱(尧的儿子)于唐国,分封商均(舜的儿子)于虞国;作为夏朝第一位君王,后人称夏禹,尊称大禹、帝禹、神禹。
有说:禹在位第十年出行,到了会稽后去世,安葬于会稽山(今属浙江省绍兴市)。
禹去世以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涂山大会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青铜);随着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仿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各州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借以显示夏王九州之主。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有说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