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2025-04-05 19:50:06)
标签:

第一世家

侄儿劈柴

叔叔拾柴

斧头脱柄

削破脑袋

分类: 自顺随笔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歙县太湖祠

 


昌溪太湖祠,享殿“叙伦堂”;建于元末明初(有说始建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因昌溪吴姓始祖定居太湖坵而得名;吴氏家族祖祠,三进二门堂;清嘉庆年间,太湖祠大修;2018年底,昌溪乡对太湖祠进行了加固维修。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门楼,五凤楼;大门枋上有块“第一世家”牌匾,落款朱元璋;有说元末时称吴王的朱元璋领兵途径徽州去江西鄱阳湖征讨陈友谅,于昌溪筹粮筹款,吴家慷慨解囊,朱元璋甚为感激,题写“第一世家相赠;也有说书法笔迹,不似朱元璋亲笔。

 

另传:明教义军与元军作战大败,元军一路追击朱元璋到郑坑店光坑岭,窜逃至昌溪,得以在徽州深山老林里休养生息,终成一代帝王,后称之为朱岗岭(当地说“朱过岭”)。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第一世家”源自司马迁《史记》:商朝末期,陕西岐山周塬姬姓部落首领亶父,认为第三子季历的儿子昌(即周文王)日后定能将部落发扬光大,于是想传位给昌;亶父之长子泰伯,为成全父亲传位于三弟季历,带着二弟仲雍和部分族人三次远离岐山,最后远徙到当时还是原始社会父系时期蛮荒之地太湖北岸,建立起勾吴部落,亦吴国的雏形,史称泰伯奔吴;司马迁撰《史记》时将泰伯写入《世家》第一篇,后人将吴氏称作“第一世家”。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侄儿劈柴,叔叔拾柴,斧头脱柄,削破脑袋!”

 

传说:吴象嵩(1825年~1892年),名五喜,字鹤亭;个子不高,人称“三寸钉”;怀才不遇,隐居乡里;看不惯官府所为,时常搞些恶作剧戏弄官场;主管太湖祠数载,以赢三场官司建成“五喜老宅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享殿二根楠木柱,悬挂有一副楹联:惜衣惜食缘非惜财而惜德,求名求利只需求己莫求人。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寝殿楼板,开有香火窗,结构独特。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徽州祠堂建筑格局基本大同小异,五凤门楼、享堂、寝堂;享堂挂有祖容(太公容),宗族中有重大事件,有人高中举人、进士或触犯族规实施惩戒等等,以及清明、中元节、除夕等重大节日都会于祠堂祭祖,结婚、入殓也会在祠堂进行;后进寝堂,安放历代先人牌位,初祖开始,由上而下,先中再边,一一排列。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氏族宗祠的偏殿厢房,存放宗族老人的寿材,人过六十以后“置办老家”;有钱人家嫁女儿,嫁妆有红漆棺材,结婚正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被头铺盖、子孙桶等一起抬到男方。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深秋行走在徽州:昌溪太湖祖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