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南岳山

标签:
衡山国古南岳霍山县衡山镇小南岳 |
分类: 跋山涉水 |
霍山南岳山
霍山县,隶属安徽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东与舒城县比邻,南与岳西县相望,西与金寨县和湖北英山县交界,北与六安市接壤;汉朝初属衡山国,隋代始称霍山县;民国四年至六年(1915年6月至1917年7月),属安庆道;民国二十七年,属皖北行署六安专区;1952年4月,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
截至2023年6月,霍山县辖13个镇、3个乡、1个开发区,县政府驻衡山镇;县内中药材丰富,其中“软黄金”霍山石斛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霍山黄芽于唐朝成为御用贡茶,今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获评中国黄茶之乡。
有说:霍山于《山海经》中有记载,五大镇山之一;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山篇”,“大山宫小山,霍”;郭璞注,“宫,谓围绕之”;邢昺疏,“谓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山西临汾霍州、广东河源龙川等地,亦有“霍山”。
封禅名山,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设台拜祭,封为“南岳”;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布诏书,命名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在曲阳西北)为北岳,形成五岳同祭制度;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拓展南疆,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封今湖南衡山为南岳;明代又改山西浑源恒山为北岳,但因路远难行,仍在河北曲阳行望祀遥祭之礼;清顺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浑源,终使流传至今的五岳名山成为定制。
古南岳天柱山,今于安徽安庆潜山县(市)境内,其主峰如擎天一柱,因而称天柱峰,山也因此得名;天柱峰潜于山中,远观不见,又名潜山;春秋时期,天柱山于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霍山境内南岳山,为古南岳一部分,汉武帝拜山,途径祭祀之一吧。
5月27日,赴霍山开会,下午一点出发,车程二小时多点。
南岳山庄,雨后天晴,周边转转。
九桠古树。
霍山县以烈士陵园为基础,建设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纪念园有山下、山上二部分,红源广场、纪念馆、传贤亭、淠西亭、六霍起义纪念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