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潜山岳西行:方氏宗祠谱馆

标签:
乐奏钧天歌稔岁楼开碣石颂明时 |
分类: 跋山涉水 |
方氏宗祠
响肠方氏宗祠,位于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三进二天井;祠内有前戏楼、中大殿和后神殿,雕梁画栋,保存较好。
一进祠门,面阔三间;门厅二层设戏台,“先祖是听”,面向中厅;歇山顶飞鱼角,砖木结构,屋脊镇以剑鼓;台口矮栏,三面敞开,左右看楼相接。
有说:响肠镇保存基本完好的祠堂万年台有六座,核心台是响肠老街的方氏宗祠万年台,为岳西现存最久的古戏台;方氏宗祠虽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大修,但万年台形制未改(台板亦首建时铺设)。
戏台前柱斜撑“飞龙”,台额枋木雕二“喜童”;中屏绘“天宫赐福”,“御苑宫花人抖擞,阳春白雪曲风流”;屏门书“出将”“入相”,台顶有天花,藻井中绘“太极图”,四角四小童。
二进中厅,面阔三间,五架抬梁前轩后双步结构。
三进神堂,面阔三间,左右厢房。
祠堂收归国有后,成为响肠区、乡办公用房,“响肠乡影剧院”,现是“响肠镇老年学校”。
方式宗祠附属谱馆,与主祠相对,为同期建筑,二进二层四合院。
有说:1929年大灾荒,土豪劣绅乘机哄抬粮价,农民苦不堪言;方姓族公、大地主方廷献为防出事,组建四个武装自卫团,自任团总;中共响肠支部派“农协会”骨干方正先等打入自卫团做“内线”,方正先利用平时唱戏结下的人缘,取得酷爱看戏的方廷献信任,并成为其贴身护卫;1930年元旦(农历腊月初二),“摸瓜队”做好了镇压方廷献部署,由方正先将其引进伏击点;腊月初四晚,方廷献带着保镖,由响肠街方氏宗祠对门的鸦片烟馆回家;方正先扛着步枪紧随其后,一路哼着小调;走近伏击点时,方正先高声唱道,“老贼做事太不仁,他要毛洪的手指印”……给埋伏的“摸瓜队”发出信号;方廷献要他不要“瞎唱”,方正先回道“不是瞎唱”,“唱的是《毛洪记》,开年就要在祠堂万年台唱的”;进入伏击点后,方正先大喊一句,“廷献爷你的灯不亮吧”;方廷献举起马灯答道,“我的灯亮”;一言未毕,“砰”的一声,方廷献应声倒下,打响了大别山天堂地区农民武装革命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