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水西双塔,宝胜禅寺

标签:
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 |
分类: 自顺随笔 |
水西双塔
10月29日上午,看了古城墙,再去看双塔。
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为宋代楼阁式砖塔;位于古城外,坐落在安徽宣城泾县城西二公里水西宝胜寺左右二侧,地处泾水(青弋江、赏溪)以西,故称“水西”;出租车司机说“水西庙”里的大塔位置,移了多次。
寺庙山门关闭中,到边门下车入场。
大观塔,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又因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又称“崇宁塔”;七层八面,高40米,底层直径11米;每面均有砖券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设凸出砖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塔体厚重,八面八角,上下七层收分不明显。
有考证碑说,大观塔造型独特,上下接近一般粗,近似圆柱体;源于计划建造十三层,北宋晚期战事频繁,社会经济萧条,造到第七层再也未有财力继续建造,留下了半截宝塔;原塔未有塔刹,推测当时建造者留给后人继续建造。
也有说太平军占领泾县后,当地财主、官僚躲进塔内,抽去底层楼梯;太平军无法登临,在塔内堆集柴草,一把火从塔底烧到塔顶,塔刹被烧毁,无确切考证。
寺庙修建施工,大观塔上不去。
宝胜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素有中国禅宗“皖南第一古刹”之美誉,亦享临济宗“黄檗祖师道场”之盛名,与香港宝莲寺、日本宝积寺一脉相承;相传唐宣宗李忱未继位前,一度在此出家隐居,并且留下了名句,“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
有说:大雄宝殿、钟楼是古建筑,鼓楼毁于清初。
“绿水泙间有道人遗三寺磬,白云参处无弦琴挂五松风。”
有说,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来此住持时,创一代祖师宗风,将宝胜寺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高峰,后人尊为开山祖师。
黄檗(?~855年),别名黄櫱、黄檗希运,黄櫱禅师,粗行禅师,断际禅师;福州人,幼年时于福清黄檗山出家,相貌异于常人,额间隆起如圆珠,生性淡泊;法号希运,希望的希,运气的运。
有人才总结,和尚界厉害人物有三:一是“皇上当和尚”,比如梁武帝萧衍;一是“和尚当皇上”,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再是“和尚揍皇上”,说的黄檗揍李忱。
一个门派厉害,因为掌门厉害;一个宗派厉害,因为宗主厉害。临济宗是禅门五宗里厉害角色,临济弟子号称具有狮子吼断十方的风范,继承祖师棒喝手段,严课徒众。
小方塔,塔身呈正方形,塔体较大观塔为小,得此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又称“绍兴塔”;七层四面,高22米,底层边长3.5米;曾有碑文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泾县梅权全家舍钱建塔。
有说:大观塔于北宋崇宁年间酝酿筹备,终在大观二年开始动工,政和六年(1116年)才建造到第六层,历经三个朝代,中途又不乏停停建建;出于寺庙建筑布局需要,当地人量力而行,建造了一座小方塔。
也有说:小方塔的业主,也可能是佛教中的另一支;这里原先也有一座寺庙(崇庆寺),小方塔于寺后。
有传说:这里是一座快要成精的蜈蚣山,蜈蚣成精后,泾县将会出现三斗五升芝麻官,也就是每一个泾县人都会做官;时任知县外乡人,出于妒忌等原因,外请巫师来破法,于蜈蚣山的头部建一座大宝塔,尾部建一座小宝塔,将蜈蚣精定住。这似乎是对知县意见大了,编造出来的鬼话。
也有论证说: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地域内有凌岩寺;唐代上元元年(674年)复修,称天宫水西寺;宋代二座宝塔,建于宝胜禅寺左右二侧,“诸众生作归依处”。
有说,黄檗禅师为宣城敬亭山广教寺之肇基者,唐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知宣州,迎断际禅师来宣,驻锡城内开元寺,第二年创建广教寺;也有双塔,敬亭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一对比肩的方形古塔,东西对峙,相距几十米,形制相同。
小方塔二侧有小路,一往大观塔,一到水西森林公园。
有一点荒凉,未准备干粮;未再往前去,转而去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