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街的往昔与今朝
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前聚宝街,如果我往东走,过了大沙河,那区区几里路,真就算是出了趟远门。我一年之中跨过几次大沙河,都是屈指可数的。
虽然我小时候有过许多梦想,但从来也没有梦想过自己年过半百了,居然搬到了大沙河以东来居住了。因为我总感觉,这里比较偏僻,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对它从来就没有向往。
2020年春节之前,我入住了位于珍珠街的上城梦想小区。这个“梦想小区”的“梦”并不是我曾经的梦,我真心期待她会成为我未来的“梦想”!
四十年前,沙河桥(振安桥)几乎是我们越过大沙河向东去的唯一通道,好像过了沙河桥,那片地就没有“市里”这面热闹繁华了。再往东走,过了珍珠泡,也就到了“农村”地段了。
珍珠街东起珍珠泡,西至沙河桥。原来该街道的名字叫“经山街”,也曾叫过“新华街”。后来改名叫珍珠街,而经山街的名字却冠给了北面与珍珠街平行的那条街(原名振山街,原财校门前的街道)。过去的珍珠街“老气横秋”,很不起眼,但是,从沙河桥到珍珠泡这几站地里,却有着几个著名的“大厂子”,如国家大型企业鸭绿江造纸厂、丝绸一厂,中型企业玻璃厂、灯泡厂等。另外,还有胜利电影院、珍珠泡百货商店、十四中学、振安区政府(据说,是1980年原郊区政府,由蛤蟆塘迁至珍珠路)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珍珠街以北、大沙河漫水桥边上又兴起了一个东齐公司,那是由原辽宁无线电七厂转型发展起来的。现在回头再看,除了十四中学,其它的单位都在这条街上彻底消失了。振安区政府迁至九连城了,而其它单位,都破产了,连同两万多人的员工队伍,都消失到茫茫的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了。这条街及周边的其它企业,如钢锹厂、纺织机械厂、棉织三厂、五厂等更是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我们曾经自豪的“自然景”水杯、“海豹钢锹”,那人民日报专用的“新闻纸”,那“看到天边的绿洲”就会想起的“东方.齐洛瓦。”从何时起,它们从“风光无限”,一下子就变成了丹东历史上的悲惨一幕?令人惋惜!
大沙河以西,原有的与珍珠路十字交叉、南北走向的街道过去是称之谓“纬路”的,与振兴区某某纬路的名称一致。下桥右手边的两条街,一个对着绿丹江苑北区,一个对着上城梦想小区,现在都被称之谓“和经街”。其实,在以前这都属于“胡同”。和经街的名字最早属于珍珠路与临江后街之间的那条东起原四、五纬路之间,西至胡同的那条街。这条街现在叫郁文街。后来,现在辽东学院门前的临江后街也曾用过“和经街”的名字,临江后街的名字也几经变换,最后确定的。这城市的街名文化,真让人感到别劲!两条胡同里,一条有原七中校址,一条还保存着“英国楼”这一历史建筑。随着胡同对面的绿丹江苑、上城梦想小区的拔地而起,大沙河东岸的灯泡厂、玻璃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厂合并)的原址已不见踪迹。胜利电影院的原址也随着上城梦想小区的兴建而消失,和它一同消失的还有它身后一个典型的民国宅院。原二纬路,因为该路段上的“东齐公司”的名气暴涨而改成了东齐路,但东齐的品牌早已成为了过去,剩下的厂房都已变成了租赁出去的仓库。祥和驾校对面的路,是老字号的长祥胡同;东升路原为三纬路,东昌路原来叫四纬路,鸭绿江造纸厂的北厂区,就在三纬路与四纬路之间,现在已建成“紫光福郡”小区,它的斜对面也曾是鸭绿江造纸厂的南院,现在是雅紫佳园小区。过了东昌路,欧尚广场已经尘封了丝绸一厂的历史。东泰路就是原先的五纬路,珍珠加油站的那条纬“曙光路”就是原来的六纬路。
现在,这条街也的的确确是高楼林立了,虽然大、中型企业没了,但居民数量倍增,批发、零售市场变地开花,这是体现了丹东地方的发展成效,还是体现了地方经济的萎缩呢?难道这就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第三产业兴起,取代了第二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难道这就是知识密极型产业取代了劳动密极型企业的一种自然现象?反正,丹东市的企业结构,已经进入了小微企业甚至是小商小贩一统天下的局面了。珍珠路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我们怀念历史,但更期待发展;我们支持发展,但也期待保留文化;我们见证了发展,但我们不能沉湎于水涨船高,更不可以把发展永远寄托于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之上。丹东这些年是依靠什么发展起来的?那位老人家说了: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丹东经济发展排名不断下滑,很多城市品牌先后丢掉了、历史文化破坏了,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确是有目共睹的提升了。我们又怎样去理解它?
年过半百了,我竟然不停的怀旧。就连曾经很不起眼的大沙河、珍珠路,它们的过去都让我深深地怀念。我计划购买新房时,对新兴的商贸旅游区——丹东新区不往心里去;对别墅区溪山一号从不敢过问;对沿江、绿地面积大的滨江三号、帝泊湾小区也不感兴趣。偏偏选择了大沙河东岸的上城梦想小区?这是因为我仍然惦记着这片土地曾经有过的勃勃生机!因为我深信“人土同宗”的真谛,我们老祖宗选择的地方,风水一定会好!
珍珠路,上城梦想!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走向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