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起始日(1月1日)这天是如何确定下来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公历还是农历,一年的周期,都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周转一周的时间来确定的,而且公立还与中国传统上的“干支”纪年有许多吻合之处。农历中每月的周期,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周转一周的时间来确定的,按照“朔望月”的规律,朔日(月亏)为月初,望日(月盈)为月中。而公历中的每月的周期,却和“朔望月”无关,只是参考了“朔望月”的周期时间,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它的日期确定,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有较好的符合,比如“二十四节气”,每年的公历时间都大致相同,前后也不相差两天。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农历确定了月的周期,公历确定了年的周期,但是1月1号这天,是凭啥确定下来的呢?
先说农历。既然农历把月确定下来了,那么如果确定了哪个月是1月,1月1号不就自然出来了吗?其实,这也不光是科学和规律,也带有一些靠统治权利约定或确定的成分。古人很早就把农历中的十二个月,根据每个月期间的北斗七星方位,按照地支的排列顺序排列出来,即子月、丑月、寅月、卯月等等。夏朝时,规定寅月(即现在的1月)为首月,称夏历;商朝时,规定丑月(即现在的12月)为首月,称殷历;周朝时,规定子月(即现在的11月)为首月,称周历。由于岁首不同,一年春夏秋冬的定义也略有差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曾规定亥月(即现在的10月)为首月。直到汉代的武帝时期,又重新恢复使用夏历,直到今天仍在沿用。因此,农历也被称之为夏历。农历的1月1号就是这样确定下来的。
再说公历。公历确定1月1号既简单又复杂。所谓复杂是因为它是“西历”,抛开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每个月的首日没有明显的自然规律而循。所谓简单,那就是人为规定的成分更大。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以基督教耶稣的诞辰之年为公元元年是一致认定的。
我查阅了资料,有多种说法,按照天文来解释的只有一种说法,即:当傍晚黄昏之际观察日落后的西方,有银河扫过西方的天空的这一日,就是公历确定的1月1日。太深奥了!也太难观测和确定了!
其它说法包括如下几种:
1、1月1号,不是天文历法里的某一特殊日子,而是从发明公历算起的那天。公历又称之为“格里历”,是从古罗马的太阴历——阴阳历——儒略历不断修订完善而来,公元前45年,在经过时间计算的多次增减后,确定了新历法的第一日,即1月1日。
2、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将其诞辰日定为元旦,即1月1日。但是,后来基督教又重新确定了圣诞节(12月25日)为耶稣诞辰日,而元旦却没有根据这一变化而修改。
3、基督教把耶稣诞辰日确定为圣诞节,而耶稣诞辰7天之后的日子定为元旦。而元旦就又被确定为新年的1月1日。
4、公历是由古罗马的儒略历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而儒略历是由凯撒大帝主持修订的。凯撒大帝把他的生日确定为1月1日,公历延续了这个时间认定。
5、公元前46年,凯撒在制定儒略历时,欲把冬至做为1月1号,但大家都建议把朔日做为1号。所以,把这个日期延后了10天。
综上所述,有些提法难以让人理解和支持,如:银河扫过西方天空之说。元旦的提法,也只是中国盛行,与“西历”没有太多的关系,也没有说服力。我认为,最相对合理的解答就是:以耶稣诞辰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沿用了儒略历的岁首日的确定时间,
2020年3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