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3-06-17 15:07: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总结 |
课题 |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 |
单元 |
三 |
课型 |
新授 |
|||
主备人 |
田苏兰 |
年级 |
五年级 |
使用时间 |
第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
||||||||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
||||||||
前置性问题设计(课前小研究) 找找生活中你见过的圆柱和圆锥形的物体,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
||||||||
教学活动流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意境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1.感知圆柱、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三、综合建构 对比。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拓展迁移 1、完成书上的自主练习1-2题。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演示转的过程,形成圆柱。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演示转的过程,形成圆锥。
学生举例,师生评价。 学生思考。 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补充。 学生可能从①观察;②画剪③量直径④拆下来比较用绳子量的方法交流。
学生观察、量、交流。
学生交流:(厚)(长)(深) 学生自由说说。 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交流,介绍顶点、侧面和高时教师演示。 学生交流。 |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初步建立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利用模型让学生充分观察、测量、感知、体验和比较,充分让学生感知交流圆柱的特征。 交流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加深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