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0-04-06 16:58:10)
标签:
口算学生教学主动能力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总结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P30--P3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经历解决口算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
前置性学习问题设计:
1、认真阅读教材P30--P32的内容。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68+19=
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68-19=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要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类题。
二、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白板出示算式68+19=
2、小组交流,老师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算法一:68+19=
算法二:先算68+20=88,再算88-1=87。
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减1?”
学生回复:“因为把19当成20加,多加了1,所以要再减1。”
算法三:先算70+19=89,再算89-2=87。
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加2?”
学生回复:“因为把68当成70加,多加了2,所以要再减2。”
算法四:先算70+20=90,再算90-3=87。
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减3?”
学生回复:“因为把19当成20加,多加了1;把68当成70加,多加了2,一共多加了3,所以要再减3。”
............ (学生想到七八种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喜欢哪种算法?
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出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
4、试一试:38+27=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白板出示算式68-19=
2、小组交流,老师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算法一:先算68-20=48,再算48+1=49。
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加1?”
学生回复:“把19当成20减,多减了1,要加1。”
算法二:先算68-10=58,再算58-9=49。
算法三:先算68-18=50,再算50-1=49。
学生质疑:“明明是减19,为什么减18了呢?”
学生回复:“68-18,正好得整十数50,简单!”
学生质疑:“为什么还要减1呢?”
学生回复:“因为把19当成18减,少减了1,还要加回来1。”
算法四:先算69-19=50,再算50-1=49。
………(学生想到七八种口算方法)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师:现在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呈现的所有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哪种方法最简便?和你自己想的方法相比,怎么样?理由是什么?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师:我们以后做题时,就选择你认为最简便、最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学习,交流,没想到学生想出了那么多种口算方法,超出我的预设,让我感到很震惊。孩子的思维的确是很广阔的,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喜欢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确实做到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1、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
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仔细分析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口算68+19=87的时候,有学生想到“先算70+20=90,再算90-3=87。”就有学生质疑:“明明是68加19,为什么算70+20呢?”“为什么90还要减3呢?哪来到3呀?”等等。
3、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