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祁县的古代八景及其传说

(2011-10-03 12:26:44)
标签:

祁县

文化

分类: 昭余县志

  十一特别文献祁县的古代八景及其传说

   说起祁县,人们首先想起的是乔家大院、晋商老街、渠家大院等晋商文化遗址,但是这些在古代是不作为旅游项目。今天我们一起感悟在历史上祁县的最美丽的风景,其中“祁县八景”当时人们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乱的摧残,古八景只留下遗址和美丽的传说故事。

    一、麓台龙洞
    距祁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来远镇石佛窑村垴,有一座山叫六台山,也称蒙山。它是本县的主山。山顶平斜如台,山中有天然生成的洞穴。洞中有洞,深不可测。山上有原始森林。苍松翠柏,杨柳蔽日,古槐缠绕,郁郁葱葱,景色宜人。
  相传,东汉末年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受王允之牵连,被董卓的余党追杀来到此山中。正在急逃之中,忽然看见一只白鹿带箭飞跑,于是他在后边紧跟。只见那只白鹿,突然进入一洞中。王凌随之也进入山洞中,却不见白鹿的影子。这时,他感到一路逃遁身体疲累。便坐下来休息。那知,坐着坐着就坐化了,变成一尊石像。
   东汉皇帝知此事后,传下圣旨,封他为“润济候”让他管起了行云布雨之事。从此,王凌就变成管理“下雨”的神仙了。当时的县衙,下令在此盖起一座庙宇。庙内塑有王凌和龙王爷的两尊神像。因是白鹿引路,山中且森林茂密。又地处山麓之中,就在白鹿的“鹿”字上加了个“林”字,起名“麓台庙”。故王凌就被当地群众称为“麓台爷”。日日上香,月月上供,山也由此改名叫“麓台山”。且因麓台爷与龙王爷共塑一庙中。所以,此洞也叫作“麓台龙洞”。当地群众每逢大旱之年,便组织声势浩大的队伍进行祈雨活动,表明了百姓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这仅仅是传说罢了。
    如今麓台山依旧神秘,由于没开发,很多慕名的人徒步访龙洞。
  二、古县龙槐(故县龙槐)
   古时候,在祁县境内,距县城七公里处的古县镇,有一棵祁奚大夫亲手栽的大槐树。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形态臃肿,卷曲如龙盘升。远看如巨龙从天而降,近瞧似龙腾空而起。树旁盖一祠堂叫“奚神庙”。
   祁奚大夫,为人耿直,襟怀坦白,品德高尚。他举贤任能“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的精神,被后人千古传颂,古槐长成龙形,“龙”为天子。是它随人民群众之心愿,望祁奚大夫去世之后成神。变成龙王爷,行云布雨。仍为民众做好事的化身。
    如今
奚神庙已不在,但祁奚的精神是祁县人世代相传。

    三、隆州夜月(龙舟夜月)
   相传,古时候,距祁县城东南方向二十五公里的地方叫隆州(今峪口乡北团柏村),有山、有水,山高水碧,树木参天。奇花异草,景色秀丽,各样鲜果争红斗艳,十分宜人。月亮在这里也改变了它应有的升、落规律。不是上半月早升早落就是下半月迟升迟落。从黄昏后到黎明前,整夜银盘似的悬挂中天,照耀着龙州大地。据说,这是因为,月亮在天空行之时,月中玉兔和嫦娥观见龙州之地如此秀丽壮观,耐不住寂寞,偷偷投奔龙州而来,潜入水中嬉戏、玩耍。留恋忘返。因之,龙州此时天上行宫、地上水中,月亮相映生辉,特别明亮,这一景观,别处是看不到的。故称“隆州夜月”。
    现在这里没有水只剩下山和这个美丽的传说。
  四、双井古柏(一柏二井)
  距祁县城西二点五公里处的白圭村南,有一棵高大挺拔、树冠呈团圆形的大柏树。树旁南北有两眼水井,相距仅十几步远。有人往一眼水井中扔下一片树叶,树叶可漂到另一眼水井中。可见两眼井是同洞同源。可是从南面井中打起来的是甜水。而从北面井中打起来的却是咸水。相传这是因为:龙王爷当年将其两个闺女嫁与本村一家财主家两同胞兄弟。公婆死后,各分得一半产业。姐姐嫁的长兄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游荡无羁。不到两年,家产变尽。从此,姐姐跟着他过着穷困潦倒的乞讨日子;而妹妹嫁得弟弟,脑子灵活,生财有道。从小学得父亲经商之道,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过的甜甜蜜蜜。
  龙王见状思忖:为什么一母同胞,却是两样秉性?故造此井。以警示后人:同洞同脉,亦能有甜、有咸不同的水味。
   
  五、帻山晚照
  在祁县城东南方向三十公里有座下帻山。这里明代还有原始森林。青山叠峦,绿树成荫。每到日落西山之时,在别的地方早已看不到太阳的时候,而帻山顶山仍能看到一颗火红的大圆球似的夕阳。晚霞四射,染红了整座帻山,十几分钟,才能渐渐落下西山。
  这个“夕阳帻山”的奇观,据传,是因为:古时候,这山里居住着两位九十多岁老年夫妇。他们一生在这里生衍养息,恩爱如初。到了老年,体力衰竭,再无力耕种、纺织。全靠儿子养活。而两位老人到一个儿子聚在一起研究决定:一家领上一位老人去自己家赡养。这样,经济负担较轻;麻烦事也少些。儿子们觉得这样比较公平合理。媳妇们也不会有怨言。老人也觉得儿子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也算孝子了。不敢有分外要求。其实,两位老人有好大的苦衷,不敢言表。
  从此,情爱至深的夫妇俩活活被分开度日。而两个儿子又分居在两座不同的山间窖洞里。虽然分居的两座山相隔不远,能隔谷相望,对话。但要会面,可还得绕着盘旋曲折的羊肠小道走二十几里山路才能到达。这对于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早已不可能了。时间长了,免不了相互思念。白天,怕媳妇们笑话。只好在夕阳将要坠落之时,各自站在自己的窑洞门口,互相隔谷瞭望、对话。讲一些别后思情之情和嘱托的话语,时间短促,好多情话总也说不够,每到夕阳已经坠落,他们尚末说完。只好口里还留着没讲完的半句话,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天长日久,将要西坠的夕阳也深受感动。再不忍心因自己匆匆落下而割断两位老人欲言末尽的情话。故特意恩赐二位老人十几分钟的“谈情”时间。这就有了“帻山晚照”的特殊景观。
 
  六、高山积雪(高峰积雪)
  古时候,在祁县城东南方向四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其实,这山并不太高。可山势险峻,悬崖峭壁。苍松翠柏,层层叠嶂。一年四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似一块巨大的白玉晶莹剔透。游人接近,如进入一个银白世界。在晋中平川,能看到如此秀丽的北国风光,真是奇特。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据传,这是本县唐代的大诗人、大画家王维亲笔画就的一幅素描杰作,在这里展现而成的实景。画名就叫《高山积雪》。
 
   七、昌源春水
   祁县境内,有一条河叫“昌源河”。此河水从武乡县的胡甲山发源,流经祁县的子洪、古县、东观、贾令一带,一直向西北方向流去,最后汇入汾河。
   相传,昌源河流到贾令镇一带,河水不再往下流,而是盘旋倒流上十几个回合,才继续往下流。这样,在河流盘旋处冲出一片凹地。成就湖泊一般的水滩。这里的水碧绿、清澈透底。鱼、虾荡游。当地人常常余暇,划舟在水中嬉戏,玩耍。呈一派江南水乡春意图。所以叫“昌源春水”。

    八、沙城断碑(落雁断碑)
   古时候,在祁县城西二点五公里处的城赵庄上,有座代岳庙。庙里竖着一块大石碑。此碑,似断非断。说是断碑,看上去是完整的一块,没有明显的断裂痕迹;说是未断,可有人手拿一根细细的马尾巴毛,横着从碑腰间细细的小缝中能穿过去。据说,这是因一桩悲情所致。
   从前,陈庄有一员外,家业殷实,地亩辽阔,十分富裕。可惜家丁不旺。老俩口都六十多岁了,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千金小姐,名叫陈雁。这姑娘长得身材苗条,浓眉大眼,十分秀气。老俩口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整个身着绫罗绸缎,手腕上佩戴金银玉镯,打扮得招人喜爱。
   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媒婆子有心想登门提亲,每到走到门口,往往是欲登阶而返,心里怯怯的,唯恐吃了闭门羹。邻村上下也难找到与陈员外家门当户对的人家呀!偏偏陈员外择婿的条件又那么神奇。
   眼看女儿日渐长大了,陈员外两口对女儿的亲事十分着急。第二天一早,就在他家的大门口贴出一张告示:
   我女陈雁,今年一十六岁,愿选一位容貌与她一模一样的男子为夫。其余一概不论。并在告示的左上角附的一张放大了的女儿全身画像。
  陈员外择婿的条件只一条,可也够难的。就是树上的叶子千千万万,也没有绝对一样的一对。就是孪生兄妹也不会绝对没有一点差异。因而陈员外家的告示贴出一个多月,也没有得到丝毫回音。倒是围在告示前观看、议论的人不少。
  这天上午,告示前又围了不少人在边看、边议论。这个说:“还不知哪个小伙子能修上这等福份”。那个道:“就是他陈员外一手制造的,也未免一模一样。那就叫他女儿变只孤雁,看人家别的雁亲热吧”!正在这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个卖豆腐的人挑担走了过来。他不知众人围着看什么,于是,他也放下豆腐担上前凑热闹。几个标致小伙子,见他一脸麻子,衣裳烂褛也凑上前来,便讥讽地说:“咳,看你那副尊容也想吃蜜桃!快回去叫你爹重做怪你吧!”说完,惹得众人一起哄笑。直笑得那卖豆腐的挑担就溜。
  卖豆腐的小伙子回得家来,爬在炕上就哭,一连几天也不吃不睡。他娘急得再三盘问原因。当儿子把缘由说过之后,他娘倏然心生一计,说:“不怕,娘有办法总把陈员外的女儿给你娶回来。”儿子听了心喜。虽然他心里十分明白,自己根本不配人家陈员外家的闺女,可是这口窝囊气总想出出。也气气那几个耻笑过自己的后生。
  一天清晨,陈员外门口的告示前,一位中年女子面对告示上的画像号啕大哭,眼泪洒湿了地面。这时,陈员外家的女佣人正出来打扫门口,见状,上前边问:“大娘为甚如此痛哭”?大娘边说边哭:“咳,闺女,我有事路过你家门前,看见告示上的这幅画像,不由叫我伤心。这画像上的闺女,和俺儿子长得一模一样,一看见她就想起俺儿子来了。他常年走外不在家,我实在想他呀!”女佣听罢,急忙跑回去告他的主人。陈员外一听,也喜出望外,急着跑出来问了个究竟:“这位大嫂,你是什么村的?家中有几人?你儿子真是和俺女儿容貌一模一样?”大嫂答道:“俺是耿庄人。家里只有俺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常年不在家,连个面也见不上。眼看十七、八岁的人了,只因家景贫寒,无力给他娶个媳妇,太亏对他了”。陈员外说:“那你把你儿子的画像拿来,我看看。如果真和俺女儿容貌一样,俺不管贫富,咱们两家就成个亲吧”。大嫂听了叹气说:“咳,俺家这样贫穷,平素连糊口的钱都没有呀。也怨他命苦,一样样的容貌,一个生在金钱缸里;一个却生在贫穷洞里,命不由人呀!俺实在不敢有非份之想。他那有命攀上你老高门富贵人家呢!陈员外相信了。当即把大嫂请到家里,请人择日成亲。
  典礼那天,大嫂特意打发儿子外出,直到深夜才回来。眼看中午拜堂时间已到,也不见新郎的影子。急得总管问大嫂:“你看这,你的儿子怎么还不回来?”大嫂忙给总管解释说:“你看这,外出的人儿不由已呀,也许柜上有事,掌柜子不让今天回来;也保不住是起程晚了,正在路上往回赶呢”。总管急中生智,就让大嫂的二儿子顶兄拜堂。宴席散了,宾客们都走了。直到深夜,新郎才回来了。直接与新娘入洞房。他妈忙制止说:“慢,待我给你们安排好再说。别当天就露了马脚。”于是,先进洞房告诫媳妇:“媳妇家的,按照俺们这儿的风俗,新郎、新娘头夜入洞房不敢点灯,你俩就摸揣着睡吧”。娘出来后,才让儿子进入洞房。
  新婚之夜,小俩口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很能谈得来。只是小伙子始终没有敢破闺。他心底善良,不忍心让人家如此漂亮的闺女,一生婚姻遭到不幸。他在心中责备自己:“你呀,你呀,那能为自己出口气,害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未免太自私、太缺德了吧!他向姑娘摊了牌。陈雁听了很生气,他对小伙子诚实地说:我倒不讲究自己丈夫的眉眼如何漂亮。起初爹为我如此条件择婿,我就感到荒唐。可是千说万说扭不过他,只好遵命。你想,人世间那有绝对一样的容貌?你妈登门将计就计来求婚,我心中早知其中有诈。那时,我心里只想:”听天由命去吧,想必是自己的造化。只要咱俩相处得好,贫也罢,富也罢。吃眉眼嘞,还是喝眉眼嘞?不过,话再说回来,你妈用这种办法诈骗媳妇,可也不太好吧!”
  小伙子心中也很愧疚。听到姑娘如此推心置腹的诉说,他更痛恨自己的作为。立即跪在姑娘面前,边用双手左右开弓地打自己的脸,边求姑娘的原谅:“这不能怪俺妈,都怨我自己伤天害理,干了这样缺德的事儿。妈也是见自己儿子几天不思不饮,着急了,才这么干的。你处罚我吧!今天,就是死在你面前,我也觉得幸福”。姑娘见他如此真心悔过,又如此纯厚老实,也心软了。赶忙上前扶起自己的丈夫:“哎,我早说了,也许咱俩的婚配就是命中注定。就这样咱俩好好过日子吧。人穷不怕,只要咱俩拧成一股劲,不会活不了的”。小伙子立马转悲为喜:“好,我一定好好干。总要对得起你这颗善良的心”。
  就这样,小夫妻俩和和睦睦。妻子帮丈夫夜里做豆腐。白天,丈夫担到街上去卖。日子果然活色多了。
  半年过后,大年到了,正月初三,小夫妻俩置办了较丰盛的礼物,登门给丈人去拜年。
  进得门来,陈员外一眼看见自己的女婿眉眼平平常常,脸上还有麻子,气得大动肝火。立即命家人把女婿告到县衙,并随后给县太爷行了贿赂。县太爷收了礼,马上遵照陈员外的意思,把他女婿拉出五门斩首。女婿被斩之后,陈员外回家来找女儿算账。却到处也找不到女儿陈雁。
  原来,陈雁见丈夫被斩,悲痛欲绝。心里痛恨人间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整日追命逐利,缺少真正的情意。她羡慕天上的飞雁。她想:“你看人家天上的飞雁,成双成对,卿卿我我,互相照应。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情意深重,胜过人间”。于是,她决意变成一只飞雁上了天空。去追求她理想中的幸福去了。
  岂不知,她变成了一只母雁加入雁群之后,更不幸福。虽说雁群比起其他的飞鸟来是一个较团结、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但它们也学着人世的风俗,在天上飞行,还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表示它们有人间情爱的心意。的确,只要它们成双成对时是幸福的。但只要死了一只,另一只变成孤雁,那就该受罪了。这个界线分得特别明显。飞行时,孤雁排在队尾,当队伍的警卫。落在河滩上休息时,孤雁得轮流值班。在雁群周围站岗放哨。一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马上得向头领报告。一句话,什么艰苦、惊险的差事,都是孤雁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不好,还要受头领的训斥和处罚。在半年多的雁群生活里,她受尽了人间也少有的磨难。吃尽了苦头。她从姑娘到孤雁的短暂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不论是活一个人,还是活一只雁。只要是缺少了体贴自己的伴郎,那就不用想好活。缺乏了爱情是最可悲的。每逢雁群里对她这只孤雁歧视、冷遇时,她就特别思念她的丈夫。越发感到丈夫给她的情意是多么宝贵。她十分留恋人间真情,她后悔,她思念……。
  一天,她随雁群飞行。她仍排在队尾给人家当警卫。眼看前队双双飞雁亲亲热热,情意绵绵的情景,更触痛了她的伤疤,她悲伤、她痛苦。不禁低头俯瞰大地,猛觉正飞在自己丈夫的墓地。于是,她果敢地离开雁群,落在丈夫的墓碑前。她拥抱墓碑放声大哭。哭呀,哭呀,一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来。碑前泪珠洒满地面。感动了老天爷。顿时,雷雨大作,电闪雷鸣。最后,她一头撞在碑上死去了。趁着雷闪,掀开丈夫的坟墓钻了进去。与丈夫同墓而寝,找到了她应有的归宿。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事后,人们发现碑上洒满雁血,并沾有雁毛。碑也形似一块,实际成了两块了。可中间的断裂缝似有似无。人们把马尾巴毛两手拽起,横着能从裂缝这头拉过那头。可事实上碑还是完整的一块。没有掉下来的迹象。碑上刻字,也成了窦富和陈雁两个人的名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