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诞生记

(2014-06-20 09:55:04)
标签:

育儿

分类: 小礼物成长记

小礼物成长记之一

诞生记

201438日星期六

2014226日下午520分,我的女儿小礼物诞生了。她重3425克,长51厘米,体重和身高都算是中等偏上。一切器官正常,一切指标正常,压在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了。

小礼物的预产期是25日。24日那天下午,我和吴瑜一起去市中心办理购房贷款事宜。办完所有手续,我们打不到出租车,挤公交回到家已经接近8点了。后来,这两项举动都被称为大胆,受到善意的批评——一个临产的孕妇,怎么可以干这么疯狂的事情!

晚上,放心地睡下。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这下子,买房子的事情基本上办妥了,小礼物可以出生了。

小家伙还真是乖,似乎有灵性。25日凌晨2点,吴瑜起床上厕所,还并未发现异常。回到床上不一会儿,发现羊水破了,赶紧叫醒了我。刚开始,她还半信半疑;直到一阵阵的宫缩袭来,这才算是得到了明确的信号,去叫醒了奶奶和外婆。这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小礼物马上就要与我们见面了。

我赶紧给同事杨几打电话,请他开车送我们去医院。一路上,车子很少,红绿灯却很多,很是耽误时间。吴瑜的叫喊一声更比一声急促,阵痛越来越强烈了,似乎马上就要生了。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表面上却故意开着玩笑,调节气氛。我拍着吴瑜的手臂,说:“不会就生在车子上吧?”一会儿,我又说:“哎呀,头已经出来了吧?”吴瑜恨恨地回我一句:“乌鸦嘴。”然后又理性地解释说:“你以为现在出来了好。她要真是现在就出来,你后悔都来不及。”

时间仿佛过得特别慢。我们大概是凌晨2点半从家里出发,在紧张的氛围中故作镇定地闲聊着,直到3点左右才赶到省医院。吴瑜进入产房后,我和她的妈妈就被挡在了外边,不能陪伴她。

等,等,等,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干不了。吴瑜在里面受苦,我们什么也帮不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吴瑜给我打电话说:“医生说,宫口还没有开,起码要到白天才会生。你们先睡一会儿吧。”哦,还得长时间地等,原来生孩子并不是这么迅速这么简单的事情。

第二天天亮,仍没有要生的迹象,我赶紧回了一趟单位,处理了手头一些紧急的事情;中午11点左右我回到医院,依然平静如水,宫口只开了两公分;下午,还是没有进展,宫口只开了两公分。

大约5点半,我得到进入产房探视的机会,给吴瑜喂了饭菜,听她讲述待产的经过。大约每隔两三分钟就痛一次,每次持续大约二十秒。由于阵痛强度不够,间隔时间不够短,医生已经给她开了缩宫素,但并没有明显效果。看样子,我们还得等待,而且是长时间的等待,得有点儿耐心才行了。

事实上,我们对省医院的妇产科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就是在这里过的年。2013129日,我陪吴瑜到省医院进行常规产检。产检结束后,在省医院工作的朋友苏茜带我们到产房来参观,提前熟悉环境。参观结束后,我们被告知孩子心跳过快,需要住院观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做一次“胎监”。当天下午,我们就办理了住院手续,住进了妇产科的高危病房。

医生给的判断是“胎窘”,通俗地说就是孩子可能缺氧。当然,吴瑜并不存在真正的“高危”情况。三天过后,也就是大年初二,我们出院了。这次住院花了1000元,更可恶的是完全扰乱了过年的气氛。我们口头上抱怨小礼物,原本仅仅是带她参观一下产科,结果她就爱上了那里,赖在那里住了三天。但事实上我们心里也明白,这事并不怪小礼物,而主要是因为父母的不称职——产检那天早上,吴瑜只吃了一个包子,做胎监时已经接近中午12点,导致她饿得心慌,胎儿自然就心跳加速。

226日下午3点过,我又一次进产房探视,宫口仍然只开了两公分。跟我们同时进产房或者比我们晚进去的都已经生了,甚至一度整个产房只剩下吴瑜一个孕妇。我们感到很无奈,但又无计可施。王医生过来说,羊水还比较清亮,孩子状况还好,应该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还有等一等的条件。但是,等久了,对孩子肯定不好。你们商量一下,做决定吧,剖还是不剖?

我和吴瑜左右为难。我们渴望顺产,这样对孩子和母亲都好,但又担心孩子的安全,确实赌不起。那么,保险的选择还是剖吧。更何况,吴瑜的妈妈早就着急得慌了神,时刻都在踮着脚尖观望,一直在催着赶快剖。甚至还自己吓唬自己,时不时地念叨着万一出了危险到底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恰在我们犹豫的时候,王医生又一次过来跟我们说,我看了一下你们入院后的记录,从刚开始宫口开两公分,到现在已经16个小时,还是两公分。这样几乎没有进展,我建议你们还是剖吧。于是,我们就做了决定:剖吧!

大约4点,吴瑜被推进了手术室。我们依然只能焦急等待。为了平复心情,我在手机上看了一部电影。接近6点,吴瑜被推出了手术室,母女平安!

俗话说,生产的过程就是“娘奔死,儿奔生”。吴瑜说,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吴瑜的伤口有10多厘米长,为了女儿甘心背负终身的伤疤;女儿刚被抱出来时,被医生大赞“干干净净的”;吴瑜躺在病床上,脸色煞白,有气无力的样子;女儿吧唧吧唧地吮吸着自己的手指头,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吴瑜马上就有奶水,让孩子吃上了初乳;女儿眼睛睁得大大的,皮肤也很好,不像其他孩子出生时皱巴巴的,要过很多天才会睁开眼睛。

当我亲手抱着自己的孩子,我想到了一段对话。1月份,我与师父一起到北京开会。飞机上,师父跟我说:孩子与父母的相遇,是缘分,也是宿命,很多东西都是后天无法改变的。双方都必须认命,并在此基础上争取有所改进、改善。

当我静下心来,把我自己和小礼物都放进这一对关系里,就特别能够理解师父的那份意思。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命——我们的孩子就是这个长相,就是这个智商,就是这个天赋,有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与此同时,作为孩子,他们也将不得不认命——遇见这样或富足或清贫、或专制或民主、或优雅或粗犷的家庭,这也是命中注定的。

相互认命吧,庆幸无益,埋怨无用;共同努力吧,善待彼此,顺其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取名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