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生行为主义的正确观点!!!

(2007-03-25 20:23:59)
分类: 强迫治疗系列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华生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他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轻微的反应。事实上,他把“思维”和“喉头的习惯”视作同义词。情绪是身体机构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是内隐、轻微行为的一种形式。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既然行为主义是彻底的机能主义,那它就当然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而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但反应的形成与改变则归因于有机体所受的刺激,反应紧随刺激出现。这便导致了刺激—反应的简化的行为公式。华生在其《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写道:“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他认为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联结叫做反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总不外乎是一套反射而已。华生强调心理学必须符合一般科学共有的预测、控制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而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谁知刺激,以预测和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方法而不是内省法。华生研究心理学抛弃传统的内省法代之以客观的方法的原因,固然是他不相信内省法的精确性,但也是他在心理学对象上否定意识的必然结果。他清楚地说过的客观方法有四种,即应用和不应用仪器控制的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条件反射法是行为主义者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华生在其著作中曾因为条件作用方法而感激巴甫洛夫和别赫捷列夫。他用“刺激替代”的术语来描述条件作用。他说当一种反应同一个并非原来引起它的刺激联结起来时,那么这个反应就成为有条件的(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见铃声而不是看见食物就分泌唾液,就是一种条件反应)。华生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条件反射法使华生掌握了一种完全客观的分析行为的方法。华生强烈地反对内省法,但有人批评他把言语报告法作为客观方法之一,是他将内省法从前门猛烈地扔出以后,又以言语报告法从后门拾了回来。他把言语报告法列为客观方法之一,是把言语当作反应来看待的,所以听取别人在接受某种刺激后的言语反应,并不违反行为主义所坚持的客观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华生希望严格地把言语报告法的使用限制在能够加以证实的情境中。
(4)个体的行为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环境决定的。华生关于先天遗传在行为中作用的立场,是从最初接受先天遗传的作用改变到断然否定先天遗传的作用的。这后一立场是在1925年宣布的。他认为行为最后都可分析还原为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刺激不可能来自先天遗传,所以行为当然就不可能来自先天遗传了。他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行为的方面,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他在《托儿所对本能应提供的证词》(1925)一文中断言“在人类的反射目录中,找不出哪一种相当于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所说的本能”。华生认为后天环境对行为具有压倒一切的影响。不管孩子出生时如何,只要控制环境,就能训练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他曾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作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提出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华生成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类别:默认分类 | 浏览(4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