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梅文学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央民族大学土家族叶梅文化 |

叶梅文学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浪读书讯 12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作家出版社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联袂主办的叶梅文学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长、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出席研讨会。
《民族文学》杂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是从湖北恩施州走出来的土家族女作家。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叶梅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笔力涉及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评论等多种文学样式,多达三百余万字,代表作有小说《撒忧的龙船河》《花树花树》,小说集《五月飞蛾》《第一种爱》、电视连续剧《饭碗》、电影《男人河》《山乡书记》,曾获“湖北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与会专家对叶梅文学作品进行了严肃、深入而热烈地研讨,充分肯定了叶梅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认为,叶梅是一个充满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作家,关注现实,敏锐把握住时代发展脉搏,将探索的目光深入历史与现实的深处,深刻表现在时代变革面前人的生活变化和精神追求,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镌刻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及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及新世纪出现的底层写作的痕迹,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三峡河畔的土家族作家,叶梅又拥有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把目光透视到社会生活背后的三峡文化、恩施地域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文化背景,反映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激烈碰撞,立体地展示出土家人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性格特质;作为女性作家,叶梅的小说充满浓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叙事特征,着重从女性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侧重从情爱、家庭、婚姻中书写人生,面向社会,关注现实,沉思民族文化传统及女性的生存处境和命运遭际等诸多带有普适性的重大命题;在形式追求上,叶梅的艺术手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有效地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语言朴素自然,叙述委婉含蓄,满怀深情,充满诗意之美,温暖和慰藉人心,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具有独特地位。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评论家还有何西来、何镇邦、崔道怡、周明、白崇人、张守仁、闫晶明、牛玉秋、王干、陈福民、李建军、施战军、吴义勤、孟繁华、梁鸿鹰、杨盛龙、梁庭望、文日焕、官布扎布、李荣胜、汤晓青、关纪新、斯钦孟和、黄凤显、李霄明、吴道毅、张水舟、赵晏彪、徐庆全、高叶梅、兴安、高伟、王山、石一宁、次仁罗布、鲁诺迪基等,以及在京各民族作家、编辑、记者,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师生等200余人。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赵志忠教授主持。
(编辑:赏玩月色)
让“妹娃”们更好地渡过时代之河
现任《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的叶梅是一位从湖北恩施走出来的土家族女作家,自1973年从事文艺创作至今,已创作小说、散文、影视剧本等作品300余万字。在12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叶梅文学作品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不仅肯定了叶梅的创作成就,同时从更深层次对其作品包蕴的社会历史内涵给予了高度关注。
大家在研讨中认为,叶梅对故乡土地上的土家族父老乡亲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其创作深深地植根于土家族现实生活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作品中既有近距离地描摹土家人的现实生活、时代变迁和思想情感起伏,也有远距离、多角度地书写土家人的远古时代、土司时代、改土归流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社会历史生活,大量地切入对土家人的生存背景、生活方式、历史传承、英雄故事、民族心理与民族风俗的描写,立体地展示出土家人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性格特质。
与会者特别谈到,作为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作家,叶梅关注现实,敏锐把握住时代发展脉搏,将探索的目光深入历史与现实的深处,深刻表现时代变革面前人的生活变化和精神追求。女性作家的身份更使其作品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叙事特征,着重从女性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侧重从情爱、家庭、婚姻中书写人生,思考民族文化传统及女性的生存处境和命运遭际等重大命题。不少与会者还借用叶梅作品《妹娃要过河》篇名,以“妹娃如何过得河”、“妹娃过河后还会怎样”等发问,深入探讨其作品包蕴的社会历史意义。大家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民族间的同质化倾向不可避免,由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比以前显得更为突出。要保持和传承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世界由此才会色彩斑斓。在现代化进程当中,会经历很多阵痛,同时也伴随着希望。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作家要永远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以自己作品中的精神力量引领民族穿越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作家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代言人,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应该通过文字记录下民族心灵世界中最美好的东西,在作品中表现自己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欢乐、痛苦甚至是困惑和犹疑。由此观照叶梅的写作,就像鲁迅当年论及蹇先艾、裴文中等乡土作家写作那样,有了现代都市经验,浸濡了城市的文明,再进一步照亮了自己的土家乡村生活记忆,这就把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趋向结合起来,以无间之大爱情怀,把真善美作为基本的文学信仰,通过自己作品中的诗意温暖和抚慰人心,引导现实的“妹娃”们满怀豪情更好地渡过时代之河。
听了与会者对自己作品的评析,叶梅表示她有了这样一个感觉:仿佛“叶梅”不再只是自己,而变成了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妹娃”,不停地在不同作品中穿梭游移。叶梅说,自己要在今后的创作中坚守民族的文化,寻找美好舒展的人性,同时还要在所从事的工作中继续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多民族文学繁荣做更多的事情。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主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作家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协办。吉狄马加、杨承志、陈理、文日焕、官布扎布、张水舟、杨盛龙、梁庭望、何西来、何镇邦、崔道怡、周明、白崇人、张守仁、阎晶明、牛玉秋、李荣胜、王干、陈福民、李建军、施战军、吴义勤、孟繁华、汤晓青、关纪新、斯钦孟和、李霄明、吴道毅、徐庆全、高叶梅、石一宁、王山、兴安、赵志忠等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