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极富意蕴的叙事历险

(2008-09-12 12:19:47)
标签:

杂谈

 

一次极富意蕴的叙事历险

                   

                    梁鸿鹰

  

 

  试图以“历险”来概括 叶梅的小说《雀儿飞飞》(人民文学2007.2期),本身就有些险。因为从内容层面上看,它讲的是鄂西一个叫“草籽坪”的地方一家两代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没什么太出人意表的,但它写的又是巴家爷孙两个“有些出格的人”,即“晃晃”的道路与选择,这就有点让人好生提着心、吊着胆往下读了。

 

一次极富意蕴的叙事历险

 

叙事历险之一,是小说以两个在村子里素不为人们看好的普通人的执著与坚韧作为叙述的主体。草籽坪“像个围桶”,受大山的阻隔,出入很不方便,却几十年间都没有什么改变。在“闹红”的年代里,当长工的“巴红军”为给受地主家侮辱的丫头报仇,一把火烧了地主的吊脚楼,然后投奔红军队伍。红军打下“山外”的官渡口,分胜利果实硬是见不到一个草籽坪的人。现在,开车“从清早走到天黑”,也才能到达山外的集镇。村子里谁也不信会修出路来,但巴红军和巴四娃偏偏就是要让不可能变为现实。

  

  孙子辈的巴四娃,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全力,打通一个长达十几里的山洞,以方便村子里的人们到山外去,为此他宁愿不到大城市打工、推迟婚期。他的爷爷巴红军,也宁愿风餐露宿,跟着孙子做这件事而无悔,这样的选择,可以概括为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但更重要的,当是血液里那种决不随波逐流、绝不向困难低头的韧性精神,作者通过对绘形绘色的刻画,对他们投去深情的激赏,让人感佩。

 

一次极富意蕴的叙事历险

 

叙事历险之二,是小说通篇以鄂西的文化、风情为底色,当今的人们难道是可以接受的吗?

  事实上,整个小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意蕴饱满,作家举重若轻地把两代人的活法写得传神、动人,我觉得是有一种可以被称为底气的东西在做支撑,那就是传统文化的底气、地域文化的底蕴,这使作家获得了任意挥洒的写作自信。

  浓浓的鄂西地区生活气息,无处不在的鄂西地方风习、语言韵味,使作品体现出醉人风致,这种气质不是学来的、扮来的,而是来自对那片土地刻骨铭心的感情,对当地文化长久的认同,是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洞见,是对纯朴敦厚民风热烈激赏的必然结果,既出自作家的生活积累,更体现了作家的创造活力,因此而转化出来的卓而文学表达,使与那些同质、划一、相似的塑胶文学,划出了一条鲜明的界限。

  读过,只会增回味之叹和品评的兴致,套用一句俗词:不知列位看官然否?(原载中华文学选刊)

 

一次极富意蕴的叙事历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