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记西行79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历史图片 |
【漫记西行79】昨日天阴,时有小雨,适合参观博物馆,也适合拜庙礼佛。我们正好打算参观佛教藏传密宗的塔尔寺。早晨从海东市平安区出发,走109国道前往西宁,再南行到湟中县的塔尔寺。西宁周边的景点,对我们更有吸引力的是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但2013年我们已经去过一趟,这次就挑选了塔尔寺。总共60公里的距离,到了西宁市城东区的口子,就走了一大半。这里是著名的小峡清风景区,应该停下看一看。小峡过去长什么样,左宗棠在《西宁小峡河新筑南北两关记》中有这样的描写:“西宁城东,悬崖陡壁,对立千仞,湟水中流,霆惊箭激,山径狭隘,车不双轮,马不并辔。”这个容不下双轮车通行、容不得两匹马并排行进的湟水小峡,一度是封锁东西交通的雄关险隘,如今又长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停车的北岸,是一片开阔的公路,至少可以开出六个车道;南岸就更神了,居然有一条高速公路的高架桥,盖在了小峡廊桥的头顶上,哪里还有千仞山峰的影子?无论多么陡峭的山峰,分明都被先进的机械削平了。峡中湟水的颜色惨兮兮的,是不健康的黄色,比黄河的颜值差多了。也许湟水颜值一直不高,但如今它虽然颜值依旧,却已没有了左大人所闻所见的“霆惊箭激”,甚至听不到河水流淌的声响。这就是沧桑巨变吧,一个半世纪过去,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过了小峡,行驶在漫长的昆仑路上,从东到西穿过了西宁市,然后向南驶向塔尔寺。早就知道塔尔寺有5A的级别,但没想到这个海拔2700米的宗教景点,会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停车都费了一肚子劲。我们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但还是决定到寺门前看看。时值中午,飘起了雨,游客相对少了一点。我们看到门票是80元,60老人半价优惠。于是把一张红钞和两个身份证递进了窗口。不料钱和身份证一起被扔了出来,接着扔出来一句话:“老人不用买票,凭身份证就能进去。”喜出望外。更坚定了参观塔尔寺的决心。不管多么拥挤,我们都要投入人海。说实话,关于藏传密宗,关于塔尔寺纪念的宗喀巴大师,我们懂得太少了,临时恶补都来不及。不过,塔尔寺展示的藏族三大神奇艺术,我们倒是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壁画,堆绣,酥油花,都在塔尔寺见到了。尤其是酥油花,一种用酥油制作的雕塑,陈列在零下三十度的橱窗内,色泽艳丽,人和动物栩栩如生,植物和建筑塑造精细。那是一组组密宗故事,有人拜神礼佛,有人讲经辩法,和人物一起的有象、马、鹿、蛇,植物中只有灵芝是我们认识的。在塔尔寺,除了祈福祈寿求财求子以外,藏族的三大艺术是最吸引人的。至于大经堂、藏经堂、度母堂等庙堂,我们都是随着密集的人流穿行而过。庙堂严禁摄影照相,不知是为了保密,还是有其他的顾虑。3点多离开塔尔寺,返回西宁吃饭住宿,因为明天在西宁有事情要办。我们的索尼微单在大墩峡山顶上出了一点小毛病,明天要到西宁城中区胜利路上的特约维修店去修理。西宁也有不少湖南人,我们在娄底夫妇开的湖南饭店吃了剁椒鱼头。席间谈到青海的人口,偌大的青海省,面积是湖南的三倍多,人口却只有五百多万,还不到湖南人口的十分之一吧,其中二百多万在西宁市,其他地方还剩下多少人,就可想而知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各自的流域养育过多少人类和文明,但偏偏在它们的发源地青海,却是人迹寥寥,原始荒凉。可见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这些高海拔地区,确实不适合脆弱的人类居住。这次西行,所有摄影图片和行车记录仪的录像,每天除硬盘备份外,都上传到天翼云盘,可以说是没有丢失之虞了,只是每天都多了一道手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