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浔:评林新荣《天空之空》

(2024-05-16 09:54:14)
分类: 评论

给自己的留白

  ——评林新荣《天空之空》

         

     李浔



      最近《散文诗》杂志出刊了林新荣的刊中诗集《天空之空》,收录他近年创作的三十章散文诗。

      林新荣从大学开始写诗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他的诗歌创作是经历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变革期。所以他的诗无论是语言还是诗的立意,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探索,近年来创作的这些散文诗大概是他的一种新尝试吧。

      许多诗人同时散文诗创作,是近年来诗坛创作上的新现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似乎每一个诗人都写过散文诗,当时是中国散文诗创作的高峰期。但从90年代开始,散文诗的创作面逐渐缩小甚至衰落。造成散文诗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中国当代诗歌在经历86年诗歌大展的百花齐放、学院派与民间诗人的对立、抒情诗与口语诗的针锋相对等等不断的探索,使中国当代诗歌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让“抒情”有了全新的面貌。其二,许多忽略叙事内容从抒情到抒情的伪抒情的写作者,转入散文诗的写作,认为散文诗就是更随意的写诗,这种对散文诗的认知不足,造成散文诗衰落的主要原因。

     诗集《天空之空》的内容大致分二类,其一是对人生的感悟,其二是对景观的自然书写,这些诗有心情也有画面感,是情景交融的诗,在手法上善用细节铺垫,让情节虚实结合,用自身的经验使诗的立意有较强的立体感。


   一、用细节辅垫传达对人生的感悟 

 

     我个人对散文诗的看法是,散文诗与新诗同源,形式上稍有不同,只是分行与不分行的区别。在创作中,我认为内容多,适合叙事与议论的题材,用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会有更好的呈现。

诗集《天空之空》中有许多诗,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作者用自已经验传达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对人生的感悟。先来看一首《放生》。

                                       

    经过安阳路,一外地人挑着几只野兔在卖。

   春天已经来临,青草遍野蔓延,春天的山野正是它们撒欢的乐场。——它们却被倒挂着,悬在晃悠的扁担上。

我停下车,看了一眼,狐疑着,花200元买下了两只兔子。

开车奔到万松山。路人说,这是两只家兔,不是野兔。

  我咯噔了一下。也许放生的只是一种心境,与一切无关。


   诗中的故事,非常适合散文诗的写作。同样,作者在表达时,比如用“它们却被倒挂着,悬在晃悠的扁担上。”,“看了一眼,狐疑着”,“ 我咯噔了一下。”等等随笔式的语言,叙述了买到两只假野兔放生的情节。该诗语言朴素,用日常口语入诗,使诗的表达上与情节合拍。在结构上作者构思巧妙,用细节辅垫,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使诗有故事、有悬念,有让人恍然大悟式的结尾。该诗用兔子的真假,折射出人性的善与恶。如果仅揭示善恶,这诗还停留在表层,诗的最后一句“也许放生的只是一种心境,与一切无关。”,让诗中的“放生”的含义有了升华,体现了真正的“善”意。为此可以看出,深挖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立意,是这首《放生》的成功之处。

  用细节辅垫来传达对人生的感悟,是林新荣散文诗写作中的惯用手法。他的《空间》也是如此。

   

  我们的站立,符合传统男左女右的模式。

“靠近些,再靠近些……”

 在山间,在瀑布前,同伴拿着照相机,众人的起哄,让迷离的距离,拉长到30mm。距离间涌起的春天,是可以迎接一次日出的,它的波峰肯定有100mm 。

   现在看照片,光影斑驳,表情羞赧。这手与手的距离,真的有些暧昧。


   合影中这种“靠近些,再靠近些……”的声音,我们似乎都听到过,诗中表达出的拍合影照的情节,是我们孰悉的场景。林新荣就善于在极平常的场景中找到可以发挥的诗意来。在合影中,他们的位置和之间的距离,都可传达出合影者之间关系。作者分别用“众人的起哄”,“迷离的距离”,“30mm”,三句诗向读者交代合影的起因,合影者的心情,再到合影者之间的并肩距离。尤其是“30mm”的出现,这种从虚到实的,能使读者在数字中感受到了准确的距离。该诗现场感强,动与静,很容易读者的想法参与其中。

   他诗中经常有表现时间的沧桑感,比如《空间》中许多年后再看“光影斑驳”的老照片的情绪;比如《远去的自行车》中“一串串岁月里空幻的叮当的铃声”等等。美国诗人巴巴拉·赫斯曾说过:“诗又必须体现时间的消逝,因为他必须从一种经验移动到另一种经验,从一种心情移动到另一种冲突的心情,直到达成某种解决位置。同样他在《一把消失的二胡》诗中描写了“能拉出世态的悲凉,也能拉出万马的奔腾。”的二胡。就是这把二胡:“琴头是天,琴托就是地”,“内里满是生活的底色,他或她还把日常藏在琴筒里。”在这样的描述中,远古的声息在二胡中“拖过暮色,拖过鸟鸣,拖过荒野//时而把春水拉上天,时而把白云压在地。”诗写的非常有节奏,而且有长长的回味。

  林新荣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场景处理也极其日常生活化。他调动了一切可运用的细节,比如场景,人物对话,表情和心情,甚至是数字。较好地处理了实的场景与诗化立意的融合。


    二、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现实情境


   诗集《天空之空》中,还有许多他独有的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现实情境的诗。这些诗都有一个特点,是他想象的结果。作为一个诗人来说,想象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认为“想象”是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独一无二创作风格的重要条件。他说“在我看来,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想象,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

《正午的丝瓜地》就是一首有想象,更有童话色彩的诗。

 

 素面朝天。

它的藤叶和手指一样的嫩果,绿得逼人。

  一一在排列有致的一排排竹架子上,在正午,在我的笑容里轻摇一一丁丁当当。它们的伴奏者,是两三只时长时短鸣叫着的青蛙。

一一这些才长成一指长的丝瓜,它末尾的黄花还未掉落,新开的五瓣花朵已接二连三地排满身后,在垄畦间,小小的黄瓜和凉风、蜜蜂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一一哦,我会是其中的哪一根?


   这首诗因为有了独特的想象,也有了情趣。诗中的丝瓜地,可以是怀旧中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绿色的梦,随着作者的想象,丝瓜、黄瓜、蛙鸣声,小黄花与蜜蜂,还有其中的“我”,都在丝瓜地里展开景情交融的情感。这些自然的场景和毫无做作的充满童趣的表达,给人有了阅读的愉快。这首诗写得简单又单纯,诗中的场景是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在大家都熟悉的事例中,挖出新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有难度的写作。然而,这首《正午的丝瓜地》吸引人的是童趣,由此可以看出林新荣善于写幻想式诗。

   从上述的《放生》、《空间》、《正午的丝瓜地》等诗看出,林新荣在写散文诗时有了多种探索,无论是用细节辅垫来传达对人生的感悟,还是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现实情境,他的创作都在有意识在探索难度的写作。这首《虚幻的人,独自在山中》就是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现实情境。


   那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看起来有点虚幻,竟然在天地间读书。

这天地,指的坐在溪涧上,两岸峰峦叠翠,他就这样和着哗哗声,高声诵读。

我们路过时,扒拉开树枝,才看清,这个三十来岁小伙子,踞在高岩上,赤着脚,挽着裤管,显然是涉水过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四围的群山上,空空茫茫,只有一二朵小云飘过,只有一二只山雀被这个孤独的人惊起!

天地慢慢进入开阔。


     该诗从虚到实,从理想引路,层层推进,在天地间读书,在山水中领悟人生。

  诗的视野宽广,立意深厚,正如诗中引用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历史感缠绕在作者塑造的读书人周围。因为这虚幻的想象有实在的场景的衬托,诗也慢慢进入开阔。

   我个人认为,难度写作的重要标志,是除了形式创新外,就是能在大众塾视无睹的人与事中,挖掘出能给予读者有深刻的启示,还有在表达上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能使大众共鸣的深刻的哲理。

《冬天的鸟窝》是林新荣在极平常的场景里挖掘出来的诗。

  

   茂密的树叶落尽后,枝丫上现出鸟窝。是落叶让它显得寥落,在清早朦胧的光影里,它横空出世,就那么踞在高枝间。

清洁工在树下慢慢地打扫,落叶沙沙响,鸟窝越发显得突兀。一只鸟弃它而去,天空灰蒙蒙的,刮着风。像寒冷把阳光给挤走了,又像心情把绿叶掏走了,又仿佛天空把大地给兑走了。我静静地看着,又似乎这是一颗树结的果子。

   天地间,唯留这一个鸟窝:孵着太阳。


   一只鸟窝在林新荣的笔下,有了多种的指向。孵过小鸟,孵过春天的鸟窝,因为秋天,作者用三个意象“像寒冷把阳光给挤走了,又像心情把绿叶掏走了,又仿佛天空把大地给兑走了。”表达了“空”的心情。用真情实感在诗中创造一个虚拟现实,而且这个虚拟的鸟窝与现实生活是如此贴切。这种创作方法,有卡夫卡一样,能营造出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

   林新荣的诗中可以看到善意中散发出的温情,这种温情是自然的,有人间烟火的情意。这也是他诗歌能够打动人的基础,他的许多诗通过有温情的小故事或小细节传达出一种哲理。因为有温情,他的诗与读者才有情感呼应。这首《生肖属鼠的林朱伊泓——给女儿》是写给女儿的诗。


  林朱伊泓站在婴儿车里像一只小白鼠,她细小的胳膊、腿,如蚕跃动着。

她逮住什么咬什么,咬完了就格格地笑。生肖属鼠的她,是不是具有相同属性?

她吹过的风,也曾吹过我,可我却忘记了。她皱巴巴的脸逐渐明亮。一只铃铛就能逗她笑,半片饼干也能逗她哭。她很乖巧,搓麻将时我还抱着呢。等她开口叫爸爸时,我有些惊惶失措。做父亲我合格吗?我准备好了吗!


  她伏在表哥哥耳边,说:妈妈(属)猪,爸爸狗狗!(哦,噢,时光已渐渐地远去)远去,她停顿一会大声说:宝宝是一只大大的老虎。

——时光里,老虎比任何动物都可爱!!


   诗中的场景描写与情绪描写反复交叉进行,同时穿插了女儿与表哥哥奶声奶气的对话,让父爱,女儿的可爱形象生动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白描中穿插独白与对话,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并有了较好的效果。

   林新荣的散文诗写得比较含蓄,都没有写满,他留了很大的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让读者与他共同来完成他诗歌中呈现出的诗意。他的许多诗有心情也有画面感,是情景交融的诗,在手法上善用细节铺垫,让情节虚实结合,用自身的经验使诗的立意有较强的立体感。这种用细节铺垫传达对人生的感悟,用虚幻的想象创造现实情境的诗,能让读者回味。

                                ——原刊《浙江作家》2024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