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国:读林新荣《世事赋二首》
(2024-03-27 13:21:10)分类: 评论 |
关注当下
——读林新荣《世事赋二首》
频频刷抖音,红日卧沉沉。
夜昼皆颠倒,怆惶空刺心。
早午不餐食,西窗帘幔深。
惶然儿辈事,世道见哀心。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抖音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软件,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被人们戏称为“全民抖音”,其强大态势可谓“震撼”;在大数据强大功能的助力下,只要你打开抖音,平台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你感兴趣的短视频,常常令人“欲罢不能”,被人们戏称为“机不离手”,其吸引力之强,几乎“无人能敌”。林新荣先生的《世事赋二首》即由此切入,体现了作者对当下的高度关注。
第一首写频刷抖音、昼夜颠倒的现象,表达作者的“刺心”。首句叠词“频频”,写出刷抖音这一动作的次数之多,而且连续不断。“刷”,指刷新,也就是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过去,从而出现新的短视频。“刷”字,写出了手指用力划过手机触摸屏时的动作,如果改用“划”字,显然无法表达其动作的“力度”。“频频”“刷”二词,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手机的主人在“玩手机”时的专心和沉迷。
次句转写“红日”。“红日”这一意象,本可感发积极向上、热情奔放、激情四射等情感体验,但作者却偏偏用“沉沉”一词与它搭配,而“沉沉”一词,引起读者的情感体验则是情绪的低落昏沉、精神的萎靡不振或者夕阳西下时的黯淡无光等,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暗示了“频频刷抖音”导致的严重后果。此外,“卧”有“躺着”的意思,说“红日”“卧沉沉”,是拟人的手法;“卧”字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躺平”过日子的情景。这一句寓情于景,写得含蓄深婉。
第三句写夜昼颠倒的反常现象。“皆”字,写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反常的普遍,往往能引起人们惊惧、恐慌、愤慨等情感体验。
有了第二、三句的铺垫,第四句便水到渠成:“怆惶空刺心。”怆惶,意谓伤心惶恐。刺心,犹心如刀割。“怆惶”“刺心”,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淑世情怀;而“空”字,又隐含着一种无奈的慨叹。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的“夜昼颠倒”,写“餐食”的反常:本应一日三餐,食有定时,如今却“早午不餐食”;本应白天卷起窗帘,让室内通透明亮,如今却“西窗帘幔深”。当然,这些反常的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年轻一代身上,于是便有了第三句“惶然儿辈事”。因为人们深知“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未来属于年轻人”,所以,作者见到这样的“儿辈”、这样的“世道”,而倍感“惶然”和“哀心”!惶然,恐惧不安的样子;哀心,指悲伤的心情。“惶然”“哀心”二词,把作者忧世伤时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首诗,用浅切的语言,揭示了当下令人担忧的世事,写得深刻而震撼人心,是当今反映社会现实的好诗。
20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