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上漾清灵 云间竹圃青
初识砚云是在砚云斋。砚云斋位于瑞安城郊一座小山上,那是一座三间二层的农家院落,步出后门,却别有洞天,山间错落着五六间平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转角处常栽种着一些花木,最高的那面墙上,长了满满一墙的绿萝,有的砖墙还镶嵌着一些他不知从何处淘来的古石碑,刻有“书香、凝瑞、翰林”等。迈进他的茶室,案几考究,皆清与民国时期的红木家具。
他就这样在庄园里作画、制琴、植竹、品香、煮茶、种花、养孔雀。
砚云,原名李庆东,号砚云斋主,花拾间主人,辽宁鞍山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期间得娄师白、张世简、田世光等老师悉心教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属于当代实力派画家。
https://i.tmuyun.com/tmyimgcenter/down?appname=daishan&msec=1678154843921&encrypting=c17affb11e84134d4efee68f21c80d83&imgname=W020230306359161643288.jpg
(点击可听姜林娜老师的朗读版)
仲春的一天,我专程到砚云斋拜访。
砚云作为齐派的再传弟子,用笔简约,喜留白,这种留白,能使画面无限扩大,增加观者的想象力,具有浓郁的齐派风格。齐白石曾说过:“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又强调,作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砚云兄深谙此道。
茶余,他向我出示了十余幅近作:牡丹、荷花、梅花、蜻蜓、粉蝶应有尽有,观之,让人如沐春风。这一张张小品,画意清淡,极富神妙,简约中自有一种飘逸的气韵。尤其是他的牡丹,除雍容的面容外,配上精巧的蝴蝶与嶙峋的太湖石,画面散发出瑰丽的幽香。中国画历来讲气韵,这个“气”可理解为一种激情,也可理解为画家的一种情操与修养。所以他笔下的牡丹,才会如此闲静与绚丽,而无庸脂俗粉之态,远观,摇曳之间,神丰意足。
正笑谈间,他拿笔一番挥洒,三只河虾跃然纸上,妙的是留白处,自有水的流感,此等随性、随意的笔墨,体现的是画者深厚的水墨功力。
https://i.tmuyun.com/tmyimgcenter/down?appname=daishan&msec=1678154843921&encrypting=ae39eda0f736b26d5ecf62f9a7a75e35&imgname=W020230306359165451100.jpg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他的很多画,就源于他的日常生活。我平常喜看他的朋友圈,柿子出来时,他画柿子。稻子熟时,他画螃蟹,他是边观察,边作画,画好了,螃蟹也就下锅了。他常常是一杯黄酒,一只蟹,一串葡萄,一盘樱桃,边吃边画,边画边吃。他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者,乐此不疲,过着不知有汉,更不知有魏晋的艺术生活。
近观他的国画,竟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他把素描的明暗与水彩造型的关系也引到国画中。出示的这批小品,除常见的花鸟外,器皿和山石,画的颇为厚重。我很好奇,他怎么能在宣纸上,画出一种繁复的斑斓,这算不算是花鸟画中的一种创新?他笑而不答。
https://i.tmuyun.com/tmyimgcenter/down?appname=daishan&msec=1678154843921&encrypting=44d1adf02f566db7a5fec4a9e4721f8f&imgname=W020230306359169165795.jpg
说到创新,我想说一点题外话。现在的国画界也好,书法界也好,好像人人都在讲创新。其实哪有那么好创新的。我想,那些所谓的“丑画”与“丑书”,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是艺术的悲哀——不创新,没有前途,一创新,往往走到了死胡同。其实,火候未到,修为未到,学养未到,你怎么去超越前人呢?怎么可能呢!
砚云的这批画,以形写神,以神传形,予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这是自然的生发与流露,是一种水到渠成。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一种创新。
回程,他执意要把新画的《虾戏图》赠我,无以为报,作小诗:“新笺皆秀色,砚上漾清灵。独立在山野,云间竹圃青。”诗也就20字,但暗含砚云二字,也算是答谢他的古雅悠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