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女性教育
千百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把无数的女子挡在教育的门外,传统的女到男家落户的婚居模式和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也影响着对家庭对女孩教育的投资偏好。这种观念的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使得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的质量落后于男性。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国家的教育政策向女性倾斜,提倡男女平等。在传统对男性的教育投资偏好的影响下,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调查显示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300-350元,但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女性在相对低工资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也可能比男性好,心里压力也可能比较小,那要衡量总的对于个体的满意度和总的效益讲可能会更高。
成就
在京公布的第一份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年女性平均受教育的程度略高于男性。这份由全国青联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在20-24岁的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9%,而同年龄段的男性受访者中,大学学历占22%,大专学历占20%;在25-29岁的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16%,大专学历占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16%和20%。?
上海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平均受教育年数达到8.7年,与男性平均受教育年数只相差0.4年,而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50%,这是记者于昨日在同济大学结束的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全国女性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据上海市妇联主席孟燕介绍,随着上海教育环境的日趋优化,目前本市的女性已能充分享受到一流教育,体现在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在过去10年里上海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提升了1.3年,达到8.7年,与男性受教育年数差距缩小到只有0.4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以年均8.5%的速度递增,今年新入学的女大学生已经达50%左右。
弱项
农村女性教育。与此同时,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影响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数据表明,未能继续升学的女性中,父母阻止上学的占36.8%,比男性高8.9个百分点。虽然家境困难也是父母不让子女继续上学的主要原因(男性占69.8%,女性占68.1%),但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9.1%,比男孩的同一比例高5.6个百分点。可见轻视妇女的传统观念对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小学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已经逐渐缩小,基本达到性别平衡。2003年,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达到98.65 %,其中男女童人学率分别为98.69%和98.61%,男女人学性别差为0.08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34%,其中女童0. 36% HIS]。从1999-2002年的《教育年鉴》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初中人学率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到2002年男生和女生的升学率只相差0.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多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从法律上确保了女童与男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高中后的女性教育。入学率的性别差异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始明显(见表6)。男女生高中升学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城镇高中教育的GPI接近于1,农村高中教育的GPI还不足0.5[16],城乡性别平衡状况差距最大的在高中教育层次上。高中以后女生人学率下降。女性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男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高中教育的性别差异。
女性教育的收益率
从投资主体角度分析,教育收益率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本文关注的是个人收益率"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私人教育收益率有两种"一种是明瑟收益率(MencerianRateof- return)指的是教育边际收益率,它反映了受教育者由于多受一年教育而增加的收入;另一种是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指的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支付的成本的贴现值与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是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与工程或金融投资收益率相似"。关于教育明瑟收益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成果"在中国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方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
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
从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可以看出投资女性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妇女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手段。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增值的关键所在。由于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特征,女性资本除具有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特点。认识女性人力资本的某些特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其价值和作用,重视女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女性人力资本的效益,对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及现状。
1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
1.1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收益率
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分析,教育收益率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在此关注的是个人收益率。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个人投资于教育的收益率有两种。一种是明瑟收益率( Mencerian Rate of Return ),指的是教育边际收益率,反映了受教育者由于多受一年教育而增加的收人。另一种是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Return ),指的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支付的成本的贴现值与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其含义是指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但不管是明瑟收益率还是内部收益率,相对于男性,女性都占优势。
很多研究中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关注了男女教育收益率的差别,并且有相关的实证结果证明,女性收益率比男性高。
1.2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社会收益
首先,女性人力资本对其后代人力资本具有很大的影响。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是非常好的家庭教师,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Forum 1995。我国1987年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表明,儿童在校率与母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文盲与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母亲,6-14岁孩子的在校率分别为66.7% ,77.8% ,79.7% ,80.4%和91.4%,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晕轮效应”,女性人力资本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体人力资源的质量。从教育的效应上来看,女童与妇女教育的提高,不仅扩大了今后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对其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其次,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仅仅以市场时间衡量相当不完全,女性人力资本在非市场时间内的生产能力不可忽视。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家务劳动仍然是女性非市场时间劳动的重要内容。据调查,有83.8%的女性劳动力认为本人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认为是配偶的仅占2.5%;男性劳动力中,有81.5%承认配偶在家庭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计算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还应考虑到非市场时间。
1.3女性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女性的人口寿命一般比男性长。我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是69.63岁,而女性的是73.33岁,相差3.7岁。这意味着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增加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女性人力资本更持续地发挥作用。这是女性人力资本具有很强持续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其次,女性在人口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女性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女性教育在降低生育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比男性教育的效果大两倍。仅在女性中普及小学教育,就可使中国未来15年内少生1800万人,每年节省下来的生活资料价值达数百亿元(107。在我国,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其终生生育次数可减少0.179次;如果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5.57年,她的终生生育次数就能减少1次〔川。另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县资料,可以观察全国所有的县级单位的总和生育率和受教育年限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越低。
结论
1、中国妇女经济地位与妇女人力资本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妇女经济收入、职业层级的定位及从业者的产业分布等都与其人力资本直接相关。人力资本是决定妇女经济地位的直接因素。
2、影响社会和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原因又是女性教育收益率低,同等教育男女收益差别在各层级教育中都显著存在。据全国妇联调查的城镇男女月收入资料及其它资料分析A同等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仅指家庭得到的收益回报,下同)在各层级教育中都显著存在,大学本科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是2. 10%(即同样的家庭教育投入,男性收益高出女性2.70% ),高中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是1. 78,初中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3. 43。小学6年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 00、小学4年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11. 34 0, o。小学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最大。这些差别使许多家庭在人力资本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必然是选择收益率高的男性人力资本投资.放弃收益率低的女性。
3、进一步提高中国妇女经济地位的关节点在于增加妇女人力资本总量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并注意提高女性教育收益率。
对策
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观念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会影响女性的就业结构,引起结构性失业,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下降,进一步降低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木投资偏好,最终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扭转对女性的社会观念,认识到投资女性人力资本的长远“晕轮效应”,。女性自身也应不断肯定自己的价值,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影响,深入地让社会肯定自己。
我认为这些社会观念和经济方面对原因客观的存在,可以改进,务实的讲最重要的是调整适合女性的职业结构,利用女性的特点切实改善目前女性的人力资本质量。
对于农村来讲。中国近十年经济改革,使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者从业结构出现较快变化,发展壮大的非农产业部门需要大批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并且这种转移出来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能够适应新产业需求的智能技能。这种对劳动者高素质要求的市场需求,像一个巨大的门槛,将人力资本实力较弱的劳动女性滞留在向非农业转移的门外。与男性比较,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及比重均低于男性。
在贫困地区开展自助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如香港宣明会在甘肃地区启动资助师范女生的项目。目的:帮助家境困难的女生读书,促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对于高等教育来讲。目前发达国家对女性教育非常重视,政府投资建立了许多专门的女性教育基地,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没有独立的女子大学。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一流大学基本上都设有女子学院,如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女子学院、剑桥大学格顿女子学院等。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全日制的女子普通高校仅湖南女子大学一所,更为遗憾的是我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没有一所设有女子学院。发展女性高等教育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不断更新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转型,这种变化必然导致:第一,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我国将有一个迅速的发展。第三产业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它的职业岗位更适合女性就业的特点,为女校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我校今年的旅游公关系毕业生早在 3月初已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女性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机遇。第二 ,劳动的技术内涵日趋丰富,智力成分不断增强,新的职业岗位层出不穷。在目前因经济结构调整,新职业岗位迅速发展而导致新一轮人才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女性高等教育力度,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附男女的压力比较
近日,湖南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了最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季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求职人数超过招聘需求人数6.6万人,男性就业面临比女性更大的压力。
二季度,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2.96万家次,需招聘各类人员21.7万人;进场求职登记人员28.3万人。介绍成功9.23万人,介绍成功率32.6%。县以上公共职介机构举办各类招聘会552场次,有1.02万家单位进行现场招聘,进场求职人员9.3万人,达成用工协议2.13万人。
报告指出,从供求职总体情况看,本季度全省求职人数超过招聘需求人数6.6万人。求人倍率为0.77(即10个人竞争7.7个岗位)。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较上季和去年同期突出。
报告还指出,本季度男性的求职压力比女性大的原因有三:一、本季度求职人员中,男性求职者占了总求职人数的51.5%,男性求职者比女性求职者多;二、用人单位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为38%,对女性的需求为49.5%,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的需求较男性大;三、本季度用人单位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较上季减少,而对女性劳动者的需求较上季增加。
心理调查测试干预:男青年压力远高于同龄女性
作者:郭剑烽;范小锋;孙曙江
上海市首次针对20-30岁非就业青年所做的心理调查测试干预活动,今天上午9时在普陀区长风、曹杨街道所属5个居委会正式启动。
以华东师范大学和普陀区政府合作的这项心理健康建设项目,也是建设健康城区内容之一,依托了华师大耿文秀教授心理健康课题组,旨在解决尚未就业的“2030”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本市劳动就业部门最新一次调查显示,继“4050”人群之后,一批刚出校门,找寻工作无着落,仍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成为思想、精神压力巨大的人群。据了解,“2030”人员所引发的隐性、显性心理疾患均为就业障碍,“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屡试屡败”进而导致心理大坝崩溃的主因,久而久之也使朝夕相伴的父母因整天为子女担心而背负心理压力。
“2030”非就业青年中,男性比例占据73%,远高于女性。“就业期盼值高,现实与理想脱节,是个中主要原因之一。”据悉,一般从大专院校毕业的男青年对每月低于3000元工资的工作兴趣寥寥。白玉居委会有一位男青年,半年调换工作3次,均因对千元月薪不满所致,而从事的基本又是无技术,简单重复性劳动,最后致其出现就业心理障碍。其次,由于男性日后还要娶妻生子,担当起家庭“顶梁柱”的作用,因此认为就业工资高低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幸福。另外,与周边邻居、同伴、同学之间盲目攀比,也是男性“非高薪不干”的原因之一。
从调查统计表发现,在“2030”人员中,已经成婚的均为女性,约占13%。询问她们内心想法,回答十分坦率。她们曾经因为多次寻找工作失意,而断了“再败再战”的念头,反而在亲戚朋友的鼓动下,“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凭借自身的容貌和文化迅速组成了一个个家庭。“待孩子长大后,再找工作不晚。”选择就业与选择老公都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女性所谓两次选择中,这批姑娘选择了后者。
千百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把无数的女子挡在教育的门外,传统的女到男家落户的婚居模式和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也影响着对家庭对女孩教育的投资偏好。这种观念的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使得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的质量落后于男性。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国家的教育政策向女性倾斜,提倡男女平等。在传统对男性的教育投资偏好的影响下,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有调查显示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低300-350元,但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女性在相对低工资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也可能比男性好,心里压力也可能比较小,那要衡量总的对于个体的满意度和总的效益讲可能会更高。
成就
在京公布的第一份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年女性平均受教育的程度略高于男性。这份由全国青联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在20-24岁的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9%,而同年龄段的男性受访者中,大学学历占22%,大专学历占20%;在25-29岁的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16%,大专学历占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16%和20%。?
上海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平均受教育年数达到8.7年,与男性平均受教育年数只相差0.4年,而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比例已经达到50%,这是记者于昨日在同济大学结束的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全国女性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据上海市妇联主席孟燕介绍,随着上海教育环境的日趋优化,目前本市的女性已能充分享受到一流教育,体现在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在过去10年里上海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数提升了1.3年,达到8.7年,与男性受教育年数差距缩小到只有0.4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以年均8.5%的速度递增,今年新入学的女大学生已经达50%左右。
弱项
农村女性教育。与此同时,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影响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数据表明,未能继续升学的女性中,父母阻止上学的占36.8%,比男性高8.9个百分点。虽然家境困难也是父母不让子女继续上学的主要原因(男性占69.8%,女性占68.1%),但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9.1%,比男孩的同一比例高5.6个百分点。可见轻视妇女的传统观念对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小学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已经逐渐缩小,基本达到性别平衡。2003年,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达到98.65 %,其中男女童人学率分别为98.69%和98.61%,男女人学性别差为0.08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34%,其中女童0. 36% HIS]。从1999-2002年的《教育年鉴》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初中人学率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到2002年男生和女生的升学率只相差0.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多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从法律上确保了女童与男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高中后的女性教育。入学率的性别差异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始明显(见表6)。男女生高中升学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城镇高中教育的GPI接近于1,农村高中教育的GPI还不足0.5[16],城乡性别平衡状况差距最大的在高中教育层次上。高中以后女生人学率下降。女性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男性,其根本原因在于高中教育的性别差异。
女性教育的收益率
从投资主体角度分析,教育收益率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本文关注的是个人收益率"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私人教育收益率有两种"一种是明瑟收益率(MencerianRateof- return)指的是教育边际收益率,它反映了受教育者由于多受一年教育而增加的收入;另一种是内部收益率(InternalRateofReturn),指的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支付的成本的贴现值与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是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与工程或金融投资收益率相似"。关于教育明瑟收益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成果"在中国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方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
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
从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可以看出投资女性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妇女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手段。对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增值的关键所在。由于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特征,女性资本除具有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外,还有自己的特点。认识女性人力资本的某些特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其价值和作用,重视女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女性人力资本的效益,对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及现状。
1女性人力资本的特点
1.1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收益率
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分析,教育收益率可以分为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在此关注的是个人收益率。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个人投资于教育的收益率有两种。一种是明瑟收益率( Mencerian Rate of Return ),指的是教育边际收益率,反映了受教育者由于多受一年教育而增加的收人。另一种是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Return ),指的是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支付的成本的贴现值与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其含义是指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但不管是明瑟收益率还是内部收益率,相对于男性,女性都占优势。
很多研究中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关注了男女教育收益率的差别,并且有相关的实证结果证明,女性收益率比男性高。
1.2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社会收益
首先,女性人力资本对其后代人力资本具有很大的影响。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是非常好的家庭教师,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Forum 1995。我国1987年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表明,儿童在校率与母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文盲与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母亲,6-14岁孩子的在校率分别为66.7% ,77.8% ,79.7% ,80.4%和91.4%,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晕轮效应”,女性人力资本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体人力资源的质量。从教育的效应上来看,女童与妇女教育的提高,不仅扩大了今后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对其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3女性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女性在人口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女性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女性教育在降低生育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比男性教育的效果大两倍。仅在女性中普及小学教育,就可使中国未来15年内少生1800万人,每年节省下来的生活资料价值达数百亿元(107。在我国,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其终生生育次数可减少0.179次;如果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5.57年,她的终生生育次数就能减少1次〔川。另外,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分县资料,可以观察全国所有的县级单位的总和生育率和受教育年限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越低。
结论
1、中国妇女经济地位与妇女人力资本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妇女经济收入、职业层级的定位及从业者的产业分布等都与其人力资本直接相关。人力资本是决定妇女经济地位的直接因素。
2、影响社会和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原因又是女性教育收益率低,同等教育男女收益差别在各层级教育中都显著存在。据全国妇联调查的城镇男女月收入资料及其它资料分析A同等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仅指家庭得到的收益回报,下同)在各层级教育中都显著存在,大学本科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是2. 10%(即同样的家庭教育投入,男性收益高出女性2.70% ),高中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是1. 78,初中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3. 43。小学6年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 00、小学4年教育男女收益差别率是11. 34 0, o。小学教育的男女收益差别率最大。这些差别使许多家庭在人力资本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必然是选择收益率高的男性人力资本投资.放弃收益率低的女性。
3、进一步提高中国妇女经济地位的关节点在于增加妇女人力资本总量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并注意提高女性教育收益率。
对策
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观念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会影响女性的就业结构,引起结构性失业,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下降,进一步降低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木投资偏好,最终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扭转对女性的社会观念,认识到投资女性人力资本的长远“晕轮效应”,。女性自身也应不断肯定自己的价值,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影响,深入地让社会肯定自己。
我认为这些社会观念和经济方面对原因客观的存在,可以改进,务实的讲最重要的是调整适合女性的职业结构,利用女性的特点切实改善目前女性的人力资本质量。
对于农村来讲。中国近十年经济改革,使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者从业结构出现较快变化,发展壮大的非农产业部门需要大批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并且这种转移出来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能够适应新产业需求的智能技能。这种对劳动者高素质要求的市场需求,像一个巨大的门槛,将人力资本实力较弱的劳动女性滞留在向非农业转移的门外。与男性比较,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及比重均低于男性。
在贫困地区开展自助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如香港宣明会在甘肃地区启动资助师范女生的项目。目的:帮助家境困难的女生读书,促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对于高等教育来讲。目前发达国家对女性教育非常重视,政府投资建立了许多专门的女性教育基地,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没有独立的女子大学。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一流大学基本上都设有女子学院,如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女子学院、剑桥大学格顿女子学院等。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全日制的女子普通高校仅湖南女子大学一所,更为遗憾的是我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没有一所设有女子学院。发展女性高等教育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不断更新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转型,这种变化必然导致:第一,社会劳动力重新配置。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我国将有一个迅速的发展。第三产业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它的职业岗位更适合女性就业的特点,为女校毕业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我校今年的旅游公关系毕业生早在 3月初已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女性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机遇。第二 ,劳动的技术内涵日趋丰富,智力成分不断增强,新的职业岗位层出不穷。在目前因经济结构调整,新职业岗位迅速发展而导致新一轮人才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女性高等教育力度,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附男女的压力比较
近日,湖南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了最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季度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求职人数超过招聘需求人数6.6万人,男性就业面临比女性更大的压力。
二季度,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2.96万家次,需招聘各类人员21.7万人;进场求职登记人员28.3万人。介绍成功9.23万人,介绍成功率32.6%。县以上公共职介机构举办各类招聘会552场次,有1.02万家单位进行现场招聘,进场求职人员9.3万人,达成用工协议2.13万人。
报告指出,从供求职总体情况看,本季度全省求职人数超过招聘需求人数6.6万人。求人倍率为0.77(即10个人竞争7.7个岗位)。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较上季和去年同期突出。
报告还指出,本季度男性的求职压力比女性大的原因有三:一、本季度求职人员中,男性求职者占了总求职人数的51.5%,男性求职者比女性求职者多;二、用人单位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为38%,对女性的需求为49.5%,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的需求较男性大;三、本季度用人单位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较上季减少,而对女性劳动者的需求较上季增加。
心理调查测试干预:男青年压力远高于同龄女性
作者:郭剑烽;范小锋;孙曙江
上海市首次针对20-30岁非就业青年所做的心理调查测试干预活动,今天上午9时在普陀区长风、曹杨街道所属5个居委会正式启动。
以华东师范大学和普陀区政府合作的这项心理健康建设项目,也是建设健康城区内容之一,依托了华师大耿文秀教授心理健康课题组,旨在解决尚未就业的“2030”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本市劳动就业部门最新一次调查显示,继“4050”人群之后,一批刚出校门,找寻工作无着落,仍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成为思想、精神压力巨大的人群。据了解,“2030”人员所引发的隐性、显性心理疾患均为就业障碍,“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屡试屡败”进而导致心理大坝崩溃的主因,久而久之也使朝夕相伴的父母因整天为子女担心而背负心理压力。
“2030”非就业青年中,男性比例占据73%,远高于女性。“就业期盼值高,现实与理想脱节,是个中主要原因之一。”据悉,一般从大专院校毕业的男青年对每月低于3000元工资的工作兴趣寥寥。白玉居委会有一位男青年,半年调换工作3次,均因对千元月薪不满所致,而从事的基本又是无技术,简单重复性劳动,最后致其出现就业心理障碍。其次,由于男性日后还要娶妻生子,担当起家庭“顶梁柱”的作用,因此认为就业工资高低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幸福。另外,与周边邻居、同伴、同学之间盲目攀比,也是男性“非高薪不干”的原因之一。
从调查统计表发现,在“2030”人员中,已经成婚的均为女性,约占13%。询问她们内心想法,回答十分坦率。她们曾经因为多次寻找工作失意,而断了“再败再战”的念头,反而在亲戚朋友的鼓动下,“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凭借自身的容貌和文化迅速组成了一个个家庭。“待孩子长大后,再找工作不晚。”选择就业与选择老公都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女性所谓两次选择中,这批姑娘选择了后者。
前一篇:女性教育经济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