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是同林鸟,相践何太急【 文/ 阿黛 】

(2012-04-07 19:38:16)
标签:

阿黛

原创

亲情

杂谈

分类: 阿黛随笔

 

http://s9/middle/7effae3cgbd14bd103328&690文/ 阿黛 】" TITLE="本是同林鸟,相践何太急【 文/ 阿黛 】" />

 

本是同林鸟,相践何太急

     文/  阿黛

 

今天刚进家门,父亲就对我说,上海姑妈家的那两兄弟又闹起来了。于是忍不住的问:怎么了。父亲摇着头说,太不可思议了。

  

  姑妈家的两兄弟,一个叫建,一个叫新。看其名字就极具时代的特征,文革时的产物。姑父年轻的时候在上海那十里洋场也算是个洋买办,家境委实不错,住在四川路的洋房公寓里。姑妈年轻他很多,是个美人,两人的婚纱照当年还成列在上海滩最著名的王开照相馆。结婚多年后,彼此终于得子,先有了儿子建,之后又相继有了新。

  

  建从小就不爱读书,且总爱惹事,姑父每每提起他,总是满肚子的怨气。相比之下,新却极有天赋,凭着他的聪明考上了大学,在弄堂里俨然成了姑父姑妈的骄傲。建不爱读书,高中毕业后很早就踏上社会参加了工作,且很快有了女朋友,因为结婚自然面临的就是房子的问题,于是新房理所当然地做在了四川路上的洋房里。跟着,媳妇的户口也迁了进来。对于这,起初新是很有意见的,但毕竟大哥先结婚而自己在后,心里不平,但也只能无奈。

  

  四川路洋房里的公寓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也并不大,只有两间朝南的房间,厨房是在公用的过道上。但在我童年记忆里,那简直是属于豪宅了。在家家户户还靠每日刷马桶解决内急的年代,当时它就有了抽水马桶与浴缸等卫浴设施。不大的阳台上那落地的琉璃门,雕花的铁艺栏杆在当时的我看来如同宫殿般奢华。

  

  因为只有两间房,姑父姑妈一间,建与媳妇住一间。新每每大学寒暑假回家只能与父母拥挤在一间,每晚睡觉中间拿个布帘子一隔。一个空间里稍一呼吸彼此都能听见其动静,十分不便。

  

  好在新大学毕业后很快分配了工作,经人介绍认识与做教师的上海姑娘结婚。单位里也分配了他一套小单元的房子,于是,新干脆也就把户口从小洋房里迁了出去。只是当年那一迁终未料到将与这房子彻底无缘,也未曾料到这房子日后又会如此值钱。

  

  岁月流转,日月如梭,匆匆一过十年间。姑父90年代末去世,留下了姑妈一人,去世时也留下了些上海人俗称的硬货:小黄鱼,即金条。姑妈一直是个开朗的女性,是个属于想得开的人,老公离世后,自己退休在家就干脆热衷于出去旅游,全国各地跑得欢,足迹还漫步上了欧洲几个国家。直到去年被查出生了胰腺癌时,人倒也算是享乐了够,一个月不到就撒手人寰。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建和新就开始了彼此的财产纠葛。建因为户口还在四川路的小洋房里,房卡上写的是他与媳妇儿子三人的名字,觉得理所当然房子属于他。而对于母亲死后未曾见其留下任何金条,也未见其工资卡,建怀疑是新在母亲活着时给骗去了。新的回答则是:自己从未拿到过母亲的金条,那些金条都让母亲自己用掉了,而工资卡上的钱办完丧事已经都用完了。至于四川路那房子,当初是自己让出来的,理应里面有自己的份。

  

  两兄弟纷争不下,就来找老娘舅,我的父亲理论。父亲对健说,房子虽然归你,但毕竟这也要市值近200万的房子,你或多或少该分点钱给兄弟。建说,不行,弟他那里有老妈的金条,我没有拿到,我凭啥给他房子的钱。父亲做不同建的思想工作,于是只能去找新谈,你把母亲剩下的金条数目报清楚,母亲留下的财务该明细化,两个人分。新说,没有,断然否认。

  

  “唉,我这娘舅是空架子哦”,父亲失望地回家,伤心之余再也无心去管此事。至于后来两兄弟怎么闹也就一概不得而知。

  

  这次得知他们在闹,是因为建又打电话来找娘舅了,说是,清明节,母亲的骨灰盒该落葬了,可是自己竟然不知骨灰盒在哪里,因为当初办理完后事,骨灰盒暂时是由兄弟新保管的。打电话去问新,回答是母亲没你这样的儿子,我也没你这样的大哥,母亲的骨灰和你无关,不用你假模假样尽孝道了。

  

  父亲说,新太过份,再怎么说也该让建给母亲落葬,让老人落土为安,新这么做太不可思议了。望着父亲有点愤慨的脸,我的心很平静。因为我一点也不觉得不可思议,很明显,新就是想让建心里不舒服,好容易逮着个机会又怎愿轻易放过,至于母亲的骨灰在他们眼里已轻若浮尘。

  

  为了房子,为了财,甘愿放弃兄弟间的情意,践踏彼此的亲情,甚至折腾到牺牲掉自己的健康(据说,建最近单位体检查出了脑癌)。这,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 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则经典禅语:佛:“问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生活在世间,芸芸众生,其实两兄弟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我也无从去说其是与非,只觉得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够戗。兄弟本是同林鸟,相践何太急?都是一个藤上结的果,你好,大家不好,你就真叫好?

  

  

 

http://s16/middle/7effae3cgbd14e432521f&690文/ 阿黛 】" TITLE="本是同林鸟,相践何太急【 文/ 阿黛 】" />——阿黛原创,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