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平凹《说孩子》
标签:
阿黛读书孩子教育杂谈 |
分类: 阿黛关于教育的探索整理 |
http://s7/bmiddle/4b3e0846na91c7bff70c6&690
图片/
网络
读贾平凹《说孩子》
喜欢贾先生在《说孩子》一文里女人们提起孩子的情景:末了他说:“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说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
是的,说起孩子,女人们聚在一起会有很多的话题。从现实到网络的各种家长群体、妈妈群体,每每提起孩子,女人们会眉飞色舞,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与她们在一起除了孩子没有任何可谈,初始因为彼此有很多的所见所识共同之处,因而所谈甚欢,但谈多了渐渐也就觉得实乃老调重弹,浮于表面再无新意,枯燥而又乏味。于是便断然再无与其谈话的兴致,选择沉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有些伪娘化的父亲。
作为家长,贾平凹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四段经典阐述贯穿全文。
第一段:接触这样的大人们多了,就会发现,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愈是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寄托儿女。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试想,你自己都是那样,还苛刻地要求儿女,儿女会怎么看你?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不必担心没有你的设计儿女就一事无成,相反,生命是不能承受之轻和之重的,教给了他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奋斗的精神,有正规的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有社会的大学校传授人生的经验,每一个生命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的。
我知道书中所写,不过为贾先生个人所写,而人的观点通常都只是代表个人,也许不一定讷讷受到很多的认同,但是在于我看来的确,有时家长把经营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却全然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对于孩子太执着较真,你听着也不必把他奉为圣经或是经典,只需倾听,淡淡一笑而止。
第二段:天才不是三百年才出现一个两个的,天才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关键是是否发现自己身上的天才。遗憾的是很多很多的人至死没有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天才,所以,伟大的人物总是少,众生才芸芸。
第三段:我对待儿女的观点,是会被相当多的人反对的,或许将永远落下不称职的父亲的声名。我虽然常常看着小学生、中学生不分昼夜地在书桌前用功,心中充满了悲哀——大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消极怠工,却把恶果转嫁于孩子——但我也得让女儿去做作业,去复习,去拿回考试的高分。
看贾平凹的这篇文章就如与一个懂自己的人在与自己聊天一样,不禁笑出声来,原来他也这样想啊~~~,书中一言以蔽之。
http://s2/middle/4b3e0846na90eb3b09ad1&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