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北大蔚秀园/R

(2008-12-16 13:09:27)
标签:

杂谈

关于北大蔚秀园
 对于北大的记忆,从儿时便依稀可寻.那时被全家人视为骄傲的哥哥考上了北大,于是开学不久,妈妈和舅妈便带着我和姐姐去探望了哥哥.途中还迷了路,正当我们苦苦寻路之时,北大古色古香的西门跃然于眼前.第一次来北大,最深的感触就是真大!从西门走到哥哥的宿舍,用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又徒步数十分钟参观了当时新建成的北大图书馆,接着是未名湖.博雅塔......还有那让我为之触动蔚秀园.广袤无垠的北大就这样印刻在我儿时的记忆中
    蔚秀园位于北大西门正对面,只一条马路之隔。其南是畅春园,为北大学生宿舍区。西面是承泽园,有北大的研究所,承泽园旁边有个公园,是几个园子里的人共同的活动场所。承泽园南有几个比较大的旧书店,多文史哲方面的书,可打折,有一店取名采薇阁,很有雅兴。承泽园西面是西苑,海淀公园,再往西是颐和园。蔚秀园北面是颐和园路,路对面是圆明园和著名的101中学。

     蔚秀园位于几个园子中心,园里有大小池塘三个,现在没有水源,都干涸了,里面种植一些瓜果蔬菜,还有一些地荒芜着,长满了叫不上名字的野草藤蔓。园子里多柳树,有小土山,春天四月到处生长着星星点点的蝴蝶兰,长相和毛色各异的猫穿梭在园子里个角落。园子里没有高档住宅楼,除了汽车这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之外,几乎都是天然事物,自然的环境尚好,鸟鸣花香,绿意盎然。早有青年运动,晚有老年散步,长年住者与临时栖息者相处融洽,其乐融融。

     园子本是北大教职工住处,现在一些教职工搬到别处,留下余地租给就近的学习者和工作者,其中以考研者最多,几乎成为北大考研圣地。考研者来自五湖四海,各大高校。来此考研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北大情节,北大的传统在他们心中无数次被神化,以致成为他们为之奋斗的的精神信仰。他们早出晚归,出入北大西门,像北大的学生一样可以随意听课,学习,游玩,交友。有北大的学生也来蔚秀园租房住,于是就更打成一团,兄弟姐妹相称,俨然不分贵贱高低。北大学生无论文理,都对时事政治文史哲感兴趣,即便是纯粹工科生,也不时去听人文课程,这也是他们长久一致的优良传统。在这群青年中,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无论是学什么专业的,绝没有歧视现象(包括生源和专业),因为每个来此的人彼此在对方心里都一样优秀,因为北大的各大专业都是无可挑剔的。

     园子不仅自然景物可观,人物更令人着迷。这里有退休多年名誉四海的老教授,经常出没在园子里,锻炼身体,下棋写书法,纵谈国事,艺文纵横,走在园子里,特别是傍晚,总是能遇见心慕已久的名家大师,你上去就可以跟他打招呼,尊敬称他老师,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谈古论今,畅抒心得,从他们的谈吐中,我总是感到一种平和淡薄,宁静致远的境界。他们也向我说起过他们和更老更久远的大师一起来聊天的情景,胡适,周作人,冯友兰,朱光潜,沈从文,王瑶……那一刻,我似乎能感觉到那些前辈从远处走来,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还有我崇拜的钱理群先生,还有陈平原,孔庆东,曹文轩……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吧!

     蔚秀园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晚上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学习心得,畅谈国事,评论时政;切磋文史哲,过招政经管;甚至连陈抟老祖的花边新闻,周易八卦的算命运用都拿出来分享,每个人就算平时很沉默的人此刻也变得唾沫横飞,激昂慷慨,真是恰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啊!

     每次大考完毕,或者新学期开始,从蔚秀园里进出的书最多,质量最高,那些书籍伴随着每个读书人的一生,进入其精神领域,铸造其品格,造就其成就。那些书有的后来流入采薇阁的旧书店,有的被后来者继承,传到每个新来者的手上,就像奥运火炬传到运动员手上的使命感一样,有荣耀也有幸运,有压力也有责任。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到社会,接着还有人会再来,蔚秀园,就这样迎接着赤身肝胆、敢闯敢当、永往之前的学子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