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 |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姿态神情、说话腔调等外在特征来刻画人物。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职业、教养、爱好、经历和遭遇等,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如:《背影》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表现了父亲生活艰难;简朴的特点。再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的外貌描写:“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突出人物的外貌上的特点。语言行为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意表”。读者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的。因而要揭示人物的精神、性格,就必须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如《背影》中对父亲过铁路的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很多,可由人物直接倾吐,即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来表现;也可以由作者用记叙性语言来描述;还可以用比较曲折的方式,如写梦境和幻觉等来反映。写好人物的心理,关键是作者对人物的透彻的了解和深人的体察,仅凭一般观察是不够的。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2)、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比如,在《小镇女人》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这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小镇人的介绍,交代小镇女人的结局。
再如:《驿路梨花》中通过瑶族老猎人的转述他打猎迷路来到小茅屋的经历交代他给小茅屋送米的原因。
1、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
反衬就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小的”;用“黑的”衬托“白的”;用“大的”衬托“小的”等。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细小的情节或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细微特征的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还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肖像、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写。比如,在《安恩和奶牛》中,对老妇人的外貌的几处描写:“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对安恩的头巾、木屐的描写就是服饰细节描写。在《故乡》中,对捕鸟过程就运用了细节描写:“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站台的动作也是细节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二、课堂练习:
1、外貌描写(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
2、动作描写:
(1)、写一段自己爬楼梯的动作
(2)、写一段人物进入教室的动作。
3、神态描写:
4、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