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012-11-17 09:00:16)
标签: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词语含义和赏析教育 |
分类: 教学 |
一、考点:《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
(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1)、请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么。(4分)(2012朝阳区二模)
这道题中要求说说“更好”指的是什么,显然不是让学生回答“更好”的本义,而是考查学生对这个词含义的理解。通过阅读分析,不难看出,文章中,作者认为的“好”是指现在小道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起2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作者看来,小道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还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离“更好”这个标准尚有差距。那什么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呢?通过分析我们就会得出下面的结论:在摆脱了贫穷生活之后,人们不单单是光追求物质的巨大丰富,,还对精神文明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更好”!因此,这个答案的理解就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进行。
(二)、对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和赏析:
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对全文内容结构有重要作用的、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抒情议论方面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要能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意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1、具体方法:
1)、抓句子的主干。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等。
3)、找出修辞方法,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的含义。有些语句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其弦外之音。
5)、结合文章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6)、从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句意。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
7)、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开头,总领下文;结尾;呼应或照应上文、开头、总结全文;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如何赏析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赏析(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从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点名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等)
3)、从语言风格上赏析(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热情奔放、准确生动等)
4)、从遣词用语的准确传神巧妙方面来分析(动词和形容词)
5)、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听、视、嗅、味、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
6)、从表现手法上来分析(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小见大等)
3、例题解析:2012年石景山区二模记叙文阅读《小镇女人》15.分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的含义。(4分)
4、练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