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中无妓

(2007-01-05 09:55:19)
标签:

哲学名言

人生智慧

佛言禅语

智者的顿悟

心中无妓

分类: 哲学经典名言智慧

                                      心中无妓

                                                      ——程 颢

【智海踏浪】

    “心中无妓”这一名言出程颢之口。程颢、程颐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至于“心中无妓”这句话,可见《古今概谈》:

    两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觞,伊川拂衣起,明道尽欢而罢。次日,伊川过明道斋中,愠犹未解。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伊川自谓不及。

    程颢、程颐兄弟俩曾一起去赴宴,程颐见席中有妓女陪酒,便佛袖而去,只有程颢留下来与人同饮,尽欢而散。次日,程颢到程颐书斋中去,程颐仍怒气未消,程颢笑到:“昨日本有,心上却无;今日本无,心上却有”(意即:昨日本有妓女在,但我心上无妓女在;今日本无妓女在,但你心上却有妓女在)。看来只有“心中无妓”,才能“眼中无妓”了。

   可见,程灏的境界明显高于程颐,这里已经有禅的味道了。而在禅宗中,也有这样的禅理故事。据说,一个女尼问赵州从谂:“什幺是佛法大意?”赵州随手掐了她一把。女尼问:“和尚还有这般举动?”赵州答到:“只因你还有这个身体在”。

    赵州物我两忘,而女尼却心中有我,这是一种深奥的禅理,它表明了对世界的一种态度。禅宗中好讲对世界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说用逻辑思维法则来把握世界,见到了山,便贴上“山”的概念,见到了水,便贴上“水”的概念。自然山水不再是葱茏碧绿的风景,而是一个概念,一个类别,一个抽象的逻辑学上的事物。第二种态度:“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以非逻辑的第三只眼来看待世界。见到了山和水,却并不贴上“山”和“水”的概念,扫除名目的纠缠,丢掉语言的拐杖,以便接近它本来的面目。第三种态度:“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以没有灰尘的明镜般的心来观照世界,见到了山和水,就根据山和水本来的面目去体验山和水。山水是生机勃勃的,人生也是生机勃勃的,物我两忘,物我一体,超越世俗,回归自然。

【知心小语】

    人生是一种艺术,物我两忘是其胜境。如鱼游水底,如鸟翔天空,自然、自由、自在,这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有人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孔、老之教,只是建立社会道德的规范,《庄》、《易》之书虽然高深玄奥,但仍然未能穷尽宇宙人生的精徽,而禅理则是指明用一种参悟的智能,去直接领会人生与宇宙的真相,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这里所说“参悟”中的“悟”,是禅宗里的一种重要理论,欲参禅需要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叶落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参禅者执着地寻找禅的本性,却渺无所得。第二种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参禅者粗通禅理,却因拘泥于“我即空”,似已悟道而其实未悟。第三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顿时开悟,直接领悟到瞬间即永恒,永恒即瞬间。这即为“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不见,猛然回首,她却在灯火澜珊处”。这“猛然回首”不正是那一瞬间吗?在这瞬间永恒中,我即佛,佛即我。我与佛成为一体,在时间是瞬刻永恒,在空间则是万物一体,这便是禅的最高境界了。

   重要的是,经此瞬间的“参悟”之后,原来的对象世界就似乎大不一样了。尽管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外在事物并无任何改变,也不需要任何改变,但经此“瞬间永恒”的感受经验之后,其意义和性质却似乎有了根本不同。即已超越时空,因此,也就超越了一切,于是也就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感。从而,既不要计较世俗事务,也不必故意枯坐修行,以一颗平常的心自自然然地去真正的生活。

   这便是禅。

  禅是对迷途者的呼唤,禅为人们观照人生提供了一双睿智的眼睛。

   禅还人一颗平常的心。

   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去接近世界,这便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这便把握住了世界的本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吃茶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