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飞峙",涵盖广袤
(2022-09-09 10:58:06)
标签:
庐山地质毛泽东 |
分类: 时光记录 |
“一山飞峙",涵盖广袤
罗时叙
闵正国先生大作《武宁人歌白鹿洞》,提及“庐山乃幕阜山余脉"。
我认为,闵君此命题有其在广义上正确的一面,却又分明粗糙了,未说明庐山真正独峙形成断块山构造的特别阶段,没有说明庐山形成后在世界地质公园群体中的独特的世界地质科学的重要价值。
幕阜山属于中元古界代(同位素年龄为16.5一8亿年,以下地质年代皆为同位素年龄)双桥山群。其九江地域下陷为平原,而庐山有所突起。至晚白垩纪(6500万年一2300万年)与远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庐山形成了断块山的雏形。而在新近纪(2300万年一160万年)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庐山奇峰独峙的断块山。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庐山的核心是变质核杂岩(MCC)。其内核是中元古界代变质核杂岩构成。这种代表原始地壳的古老变质岩系,在中国扬子地块东段近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庐山地质公园出露了42平方公里。
再则,庐山变质核杂岩的盖层,尤其是早震旦纪(8一7亿年)砂岩的固态流变褶皱甚为世界典型,从三叠泉到白鹤涧所出露的固流褶皱群达7平方公里。如此大规模,如此珍贵稀罕地具有高度典型的世界地质科学价值。
庐山确非幕阜山系(亮点在湖南平江)余脉那般泛泛之辈也!
以上所述,仅供参考。
我对武宁、修水在地质科学方面的价值,很不了解,故而不敢涉及。甚歉!
庐山既曾经是幕阜山余脉,又不能以“余脉”二字一言以蔽之。
毛泽东《登庐山》诗句“一山飞峙”,这四个字既传神,又到位。时光鉴证,可谓涵盖广袤矣!
当然,领袖当年赋诗时,不一定思路涉及庐山地质史。然时光流逝,令我联想翩翩,深感“一山飞峙”四字的诗意广阔宏达也。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