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惑

(2010-07-28 14:37:27)
标签:

杂谈

 

    当前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烦恼和困惑,向学生及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可行经验和建议,从而达到帮助大家解惑的目的。学生的烦恼与困惑解决了,家长的烦恼与困惑自然就没有了。

    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谈,一是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改后把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数理统计,都融合在一起,其中: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放在初二上,反比例函数放在初二下,二次函数放在初三,三角函数放在初三。这里面的函数部分,不论放在高一、初三或是初二,它都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相对静止不变的,无法做到认知迁移游刃有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就在此处抓住关键点让学生完成突破,达到数学思维上的飞跃。

   举例:

       y=0.8X2

              S=πR2

              S=60t

 

    让同学们能通过这3个例子体会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叫自变量,另一个变量叫因变量)分清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否则学生会觉得云山雾罩,所以不论把它放在初二、初三、高一它都是一个学习上的分水岭,重要的是一次函数不仅是难点还是重点。

    在学习上,要学会两条腿走路:理解的就记住了;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步理解。进一步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高中的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等都要以它的基础理论为模型,类比它去获得更复杂的函数知识。如果一次函数没有学明白就导致连锁反应,学习必然就掉队。函数的学习,难是必然,但掉队可不是必然,给家长一个建议,在暑假里把一次函数这一章学完,让同学们顺利渡过难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推一推,拽一拽就上去,采取这种措施解决掉队就未必是必然了。

 

    各位初三的家长要注意,初三是冲刺中考的关键期。

    关键所在:

    1、九个月的时间要学很多内容

    ⑴ 一元二次方程

    ⑵二次函数

    ⑶相似三角形

    ⑷圆

    2.三年数学知识板块要完整有序的放到脑子里,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3.要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题Ⅰ

     M∥N,AB=BC,∠BEF=∠ABC, 探究EF\EB的关系

    ①等边对等角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  

 

   例题Ⅱ

    AB=BD

    BD=BC=AC

   ∴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http://s16/bmiddle/4ccbe3cd06edd1a90e62f      

 

 

    这两道题中已知条件的隐含性,增加了题的难度,由以上的两个考题可以看出2,3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上有自觉性、会学习的尖子生来说,在中考前的9个月里能够比较好的完成上述三个内容的训练;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讲,困难就很多,难在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都不如尖子生,换句话说在学习中没能学会学习,悟性差。尖子生在课程结束后1——2个月内就能形成较好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中等学生用2倍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强化训练后方能形成较好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在于提前学会了不会忘记,抢出时间,更早的进入综合题训练。这样一来,初三数学学习的要达到制高点:

 建议:

    1、利用暑假时间,有计划的先学,基础差一些的可选择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2、三年数学知识板块要完整有序的放到脑子里,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3.、要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习好一些同学可选择.学习新课。

 

  (二)从学生的情感态度来分析

     1.智力因素

     2.非智力因素,我们把非智力因素就归到情感领域里。

 首先要承认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心理讲都想做父母的好孩子、做老师的好学生,而且都付出过很多的努力,可由于各种原因没做成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想想看,当孩子的进取心快接近零时,泄气、烦恼,最后导致不爱学,无兴趣)

    抛开网瘾,逃学,极度叛逆的孩子,大多数同学自身没有太大的错,初中生是处在半儿童半成年这样一种特定的人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像小学时那样听话,有自己的学习经验。比如:

    1、小学的时候从没背过定义,但我一样答高分(小学阶段是培养计算能力为主)他不知道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套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会导致初中数学学不明白。

    2.情绪易波动。和父母、同学、老师的矛盾与误会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导致上课不听讲,一次两次觉得没太影响,觉得偶尔不听课也没关系,当发现学不动时,就晚了。

    3.偷懒。上课听讲很认真,但不动笔做作业,不会时,看看例题,问问同学也能对付上,沾沾自喜,自以为聪明,其实这种所谓经验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一段时间后,突然会觉得自己听不懂了,此时为时已晚,学校一天一个进度,他就越欠越多。

    4.耍小聪明,贪玩,不认真学。

    5.自我评价的失误或评价不当。比如解答较难的题目时,同学或老师的一个提示,他就把这个题做出来了,感觉挺好,认为自己完全会了。(数学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不捅不破,要思考怎样自己捅破,能去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就越为尖子生了,他绝对就是)

    6.有的学生比较单纯,也没个理想或想法,缺乏学习的原动力。

    … …

    总之问题类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都是一些小问题,偶尔的一次两次确实无大碍,但长期积累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不可逆转的下滑,学习一旦落后,就会有一种被边缘化了的感觉。人的天性是需要他人的注意和关注,婴幼儿和成人也都有这种心理需求,更何况这些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莽莽撞撞的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面对他们缺点,不要简单的指责,而要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克服已经造成的困难。一般人看来,所有的自尊须建立在成功之上,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是反过来的,认为成功是建立在自尊之上的。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个性,老师和家长可以协助他设计一个通向成功而非失败的学习计划,当然这个计划不是轰轰烈烈完成的,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都是你们看不到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在师生之间,在教与学,在尊重与被尊重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胜任感,使命感。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被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

  有啦动力和能力还愁没有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家庭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