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几个问题,或者是“我的自白书”

标签:
杂谈 |
上一篇博文,收到了几个朋友的回复,如下:
从根本上说,或者说你的内心深处,你是一点儿也不放任的。他人在乎孩子的外在表现,你太在乎他的内心感受。表面上看是放纵他的行为,潜意识里是想把他塑造成一个你心中理想化的人,自由、独立、轻灵,而这些都是你希望他思想上具有的特质。可你想过没有,扑通将来总归是个“社会人”,你有什么权利决定他的内心走向?若干年后,扑通会感激你给了他无拘束的童年,还是会怨恨你没有早一些告诉他什么是生活?——子非鱼,不知鱼之乐,亦不知鱼所求。我们童年受的约束,在你脑海中烙印太深刻了,几十年了,仍不能忘怀。你对扑通,也是约束。
妈妈也反思一下自己,在扑通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无意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不是 你的某种程度的放任,孩子是不是会像现在的样子。人是社会的人,尤其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人,还是要稍微有所顾忌和取舍的。你认为的幸福就是他真正的幸福吗?幸福不光建立在他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喝社会的融合上,他能一辈子这样吗?现在的快乐能否延续到未来呢?
一直以来,都觉得解释自己,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儿。因为信者恒信,疑者恒疑。自打长大成人之后,就对说服别人,或者说改变别人的想法,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只是,这次不太一样,能说出这些问题的,都是真正关心我、关心扑通的人,非常感谢你们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疏离破碎的年代里,还能有人说出心底的话,这是无论如何都要珍惜的……
“你有什么权利决定他的内心走向”?这真是一个很痛的话题,听得我悚然心惊……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在新年元旦晚会的时候,每个学校都要举办班级联欢会,扑通的学校也不例外,我问了他要表演什么节目?他摇头,表示不表演。我就点头,表示“好的,你选择了,我支持你”!
也见过这样的例子,朋友的孩子也要参加联欢会,也表示不想表演。孩子的妈妈说,不表演就不要去参加联欢会了!然后帮着孩子挑选了节目,排练,然后孩子成功地在联欢会上表演了节目,也很开心,还表示以后都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了!
孩子的妈妈是深有苦心的,她的意思是说,孩子有很多潜能还没有挖掘出来,我们有必要帮着孩子挖掘自己的潜能,客服自身弱点和胆怯,每天提升一点点,就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能力了……
你们,觉得这两种选择,哪个更符合自己的心意?
我只说我自己,我绝对同意,每个孩子的确都有很多潜能,需要激发。但是在联欢会的事情上,不表演,就不能参加。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孩子,我认为结果是好的,但是得不偿失。
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在妈妈的安排下进行了成功的表演,虽然很开心,知道自己是行的!但是由于,这个选择并不是自己做出的,所以这个结果再一次印证了妈妈是强有力的,是再一次正确的……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面对事情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选择“不选择,听妈妈的选择”。一个自动放弃选择的孩子,他前进的动力只能来自于外力,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就如同最近坊间热议的“XX打黑”一样,到底“结果正义”更重要,还是“过程正义”更重要?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解答。
在扑通的成长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我强迫他去做的,他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周末学习的奥数,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在上濒上“世界通识”,也是他自己选择的……幼年时候幼儿园有很方便的条件学习钢琴、架子鼓,他都选择不学,那么我尊重他。前几天看见一个小哥哥表演架子鼓,很帅气很精彩,我问他:你觉得帅吗?他答:帅啊!我继续问:你小时候可以学习架子鼓,但是没有学,现在后悔吗?他答:虽然很帅,但我听就可以了,我就是不想学啊……
无言说:男孩子是要有敬畏心理的,才有利于正常成长。我百分之百同意这个说法。
但是现在很多人觉得是我,在努力往不知敬畏、不守规矩,离经叛道上去培养扑通,那么我只能说,大家的理解不同。
不光是男孩子,任何人,任何孩子,都要学会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真实、敬畏善良、敬畏一切美好!——但是,这不代表着,一定要敬畏“强权”!
我是不主张打孩子的,也从没有,不由分说就要求扑通,必须怎样。
我也从没鼓励过扑通要不遵守纪律,相反,在家里遵守家里的规范、在学校遵守纪律、在社会上遵守法律……这是我不断重申给孩子的。
但,这个过程,应当是由内而外的,是慢慢从内心里滋生出来,再身体力行的……
因为恐惧挨打、或者因为恐惧批评,孩子由恐惧而做出的自律,只是一时一事的自律,或者说,是一种顺应时事的选择。
如果一群孩子,因为某种原因,都去隔离其中一个孩子,甚至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打这个孩子一下,否则就可能也被这个群体抛弃的时候,你希望你的孩子身处其中,该如何选择?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那个能顺应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的孩子,而不是为了恐惧失去这个群体,而做出选择的那个人……
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里,本来都是存在着“真、善、美”的,但是渐渐地岁月过去,特别是成年以后,为什么很少见到了呢?那是因为在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选择让自己更舒服更容易的态度,而渐渐淡忘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著名的十年”中,能坚守良知,不出卖、不告发、不昧良心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
而我承认,我对扑通,的确是有期望的,又有哪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期望呢?我期望扑通能尽早学会遵守规范,但我不希望扑通在学会遵守的过程中,是由于压迫和恐惧。
我对扑通的期望更深远一些,也许并不在眼前。我不喜欢说成绩,但是既然学校喜欢说,说说也无妨,扑通上学期期末语数英三门都是100,但是成绩不重要,他看一本课外书,感动流泪,跟我探讨什么是“善良”,这个更重要。
语文课本上是先画2个格子,再标段落序号1、2、3……还是不用画格子,直接标段落序号1、2、3……这个不重要,思考“地球的主人”是人类,还是地球本身,这个更重要。
在学校收拾书包慢,东西乱放,写作业不够快不够整齐,这个不重要,在外面看到别人捞小鱼、拔小树,一直跟在别人旁边大声说:小鱼多可怜,你不要捞了!这样更重要。
我从没认为,我认为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我也从没认为,简单快乐、没有阴霾,就是我的最高追求。扑通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的事儿,每往前走一步,他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直到渐渐地,他真正的成为他自己。
其实越写,我越感觉到,这就仿佛是跟我自己的一个对话一样,没多少意义。每个家长都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从而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我有,你也有。
不过既然,今天是3.8节,也算是妈妈的一个节日?那么,我就写下这篇,可以叫做“我的自白书”。立此为证。
慢慢来,我们到时间的那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