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端的书画之理·原载《当代广西》(2014年第6期上半月刊)

标签:
文化书法书画小楷提名奖 |
分类: 评论 |
“知黑守白”与“技道两进”
——韦志端的书画之理
◎陈纸
http://s9/mw690/001nq3Omgy6JpOOxSfm28&690
韦志端初涉书法艺术时,还不知道,这门艺术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它究竟有多大的功能。直到他小学时练毛笔字,看到那个毛笔字写得相当好、要求学生很严格、颇有点老学究的模样、极少笑容的授课老师时,从他黑边圆框眼镜片后透过的犀利眼光中,韦志端读到的仍是对书法的敬畏。
但是,每次习字本发下来,韦志端的描红本上,红圈圈数量最多,老师的赞美,使他的身子轻得像气球,差点没飘上天空。这种感觉一直影响着他,激励着他,支持着他,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坚定地往前走。
1999年,韦志端遇到他的第一位专业的老师:张羽翔,从那以后,他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开始从以前的简单机械描摹转向了创作。
书法是什么?人人都知道,只有汉字才有中国的书法艺术,这是书法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书法又有着复杂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足以让韦志端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韦志端认为:书法以最为抽象及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了丰富的状物抒情的内容和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传达了人的精神、气质、情感和审美意趣;通过书法线条中的枯润、粗细、方圆、连断、浓淡、节奏的快慢等等变化,展现了书法的韵律美;通过结体章法的虚实、斜正、轻重、大小、疏密呼应的处理,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他认为:一幅书法作品表现更是个人风格、文化修养、美学理念、综合素质的体现,其背后则蕴含着哲学、美学、音乐、建筑、文学中的诗词歌赋等。
所以,韦志端在向他的学生们进行书法教育时,传授的不仅仅是书写规范,更重要的,是文化传递,更是文化生成。他说:在古代,书法教育实际上是培养人格精神的一种文化活动,强调的是个人修为,有“字因人贵”、“书如其人”等说法,并讲究“技道两进”。
他认为:书法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本身,人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又反过来对书法文化进行创造。因此,他的书法教育意义超过了写字本身,上升到了对民族文化的识同、传承、创造的高度。
熟知韦志端的人知道,他的书法创作,既深具传统修养,又有八桂书风的现代感;既守护着中国书法的本质精神,又对中国传统书法规则有突破。即使是他最擅长的小楷,尽管明眼人一看,皆知来源于钟繇与黄道周等名家,具有清、雅、静、逸之美,尚存隶意,但还是有人质疑:这是小楷吗?在维护中国传统书法强大的僵化势力面前,韦志端作为一名探险者,一个小小的创新,都考量着他的胆识与能力。但是,他凭借自身的禀赋和对书法文化命题的认识与把握,为消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矛盾,体现了微笑不语的淡定与从容。
恐怕只有与韦志端深交的人,才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素描。与他的书法相比,韦志端的绘画才能也毫不逊色。正因为韦志端对书画的熟练把握,才特别注重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他深知中国画的“知黑守白”,在书法的运用上是“同源”的,两者都着眼于空间的概念,都有着对中国传统宗教的一种意会,更有哲学的品会,史学的历练及其力学的位移。
如此看来,韦志端的书法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已不是书法,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甚至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最为忠实的职业道德观。
韦志端艺术简历
韦志端,1965年1月生,广西柳州融安人。系南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少年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荣获“二十一世纪首届中国书画美术精品大展”佳作奖、首届“中西杯”全国美术书法大奖赛书法提名奖、广西首届册页展提名奖、首届“皓月禅心”全国书画展二等奖;并入选“八桂书风”优秀作品晋京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大展、“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展、第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
http://s14/mw690/001nq3Omgy6JpOSwonHfd&690
http://s10/mw690/001nq3Omgy6JpOT4Vyp09&690
http://s1/mw690/001nq3Omgy6JpOUtgY0e0&690
http://s4/mw690/001nq3Omgy6JpOVPhyX33&690
http://s9/mw690/001nq3Omgy6JpOWJ0HS58&690
http://s15/mw690/001nq3Omgy6JpOZu5R44e&690
http://s9/mw690/001nq3Omgy6JpP0U7kQc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