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县壮族庙会:扬中华“伏波精神” (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2011-02-15 11:43:56)
标签:

横县

伏波庙

马援

壮族

楷体

文化

分类: 新闻

横县壮族庙会:扬中华“伏波精神”

http://s16/middle/4b3ba3beg9c4a0c0de7ef&690(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TITLE="横县壮族庙会:扬中华“伏波精神” (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

   

  2007年6月,广西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横县壮族伏波庙会入选。广西许多地方建有伏波庙,据悉,这些伏波庙集中分布在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南三大区域。其中,规模最大者,当推横县壮族伏波庙。

                                   

横县有庙唤“伏波”

 

  横县伏波庙始建东汉建宁3年,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乱靖边的功绩而建,宋庆历年间以及明洪武、嘉靖年间,伏波庙屡次重修,现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村东南3千米的郁江之乌蛮滩北岸。现存的伏波庙为明清特色的庞大建筑群,由钟鼓楼、前殿、主殿、后殿、回廊和祭坛亭7个部分组成,庙宇正门南开,两侧用隶书雕刻对联:“万里精忠悬二柱,千秋灵迹护长滩”,庙内现存多处匾额及壁画。清代两广总督陆荣廷所题“风清波平”、“力挽狂澜”、“佑我平安”尤为夺目。庙门之东所挂匾额“铁胆心寒”,为李宗仁先生1918年到此游览时题赠,庙内还有“伏波将军”塑像,这是1995年由横县籍北京青年电影学院副教授胡德智利用假期返乡省亲时所塑,另外,还有一些彩塑,也是上世纪90年代塑的。
  横县伏波庙四周,林木苍翠,山光水色,浑然一体,享有“乌蛮积翠”美誉,其技艺精湛、布局严
谨、错落有致、雄伟庄严的建筑艺术和神奇吉祥的历史传说,吸引了众多人来游览,历史上,徐霞客等名人流连于此。现在,每年农历4月14“伏波将军”诞日,这里要举行盛大的庙会,一些当地群众、乃至广东、香港的人士也不远千里,到伏波庙参加盛典,景仰缅怀一代名将“伏波将军”。横县壮族伏波庙也因具有其独特的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纪念性庙会入选广西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史料记载:马援(公元前14年至公元49年),字文渊,为汉代著名将领。建武17年(公元41年),
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统率10万大军,南征交趾,平定叛乱。公元49年,62岁的马援在进击武陵“五溪蛮夷”时,在军中病故,被追谥为“忠诚侯”。马援不仅一生戎马,南征北战,功绩彪炳,而且淳厚忠孝,刚正耿直,精忠报国。他在平息叛乱定疆界时,一路平乱安民,惩恶扬善,遇山开道,逢水架桥;班师回朝时,不但一路修建郡县,治理城郭,兴修水利,推广中原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经济发展,还留下大批的士兵和部分将领,这部分被称为“马留人”的官兵与当地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促进了华夏民族南北文化融合和团结,深得民众爱戴。马援死后,在民众的心目中,他不仅仅是安邦定国的一代战将,还是惩恶扬善、镇妖避邪的“伏波大神”。因此,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马援南征途经的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各地,甚至越南,均建起供奉马援的庙宇,称为“伏波庙”,每年农历4月14“伏波将军”诞日,都要在伏波庙举行盛大的庙会,纪念这位“伏波将军”。

                                   “伏波庙会”节目多

 

    横县伏波庙会期间,民俗活动种类多,有祭拜、舞龙、舞狮、舞凤、对歌、唱师、道巫法事等5大内容。关于伏波庙会源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说法,只能从历代重修伏波庙的相关记载中初步推断,伏波庙会理应与朝廷修建庙宇的历史同步。据清光绪17年《大滩伏波庙碑记》记载,光绪帝曾于当年正月27日御赐“铜柱勋留”匾额一方,悬挂于伏波庙中,并将马伏波列入春秋祀典。因此,清朝末年之前,伏波庙一直属官民同祀,民国取消官祀,伏波庙的祭祀活动转变成民间的自发性行为。
    千百年来,横县伏波庙会香火鼎盛,人气极旺。在农历4月13至15日的3天时间里,昼夜演师公戏,
来自本县百合、云表、校椅等乡镇的一些大型师公戏班组,都纷纷来到伏波庙,演出二十四孝故事片断;做道巫法事时,道公做过三天门、过刀山火炼等各种法事。白天,同时舞龙、舞狮、舞凤,舞麒麟,10几个龙、狮、凤、麒麟表演队从横县校椅镇、灵竹镇、灵山县、贵港市、宾阳县等地聚集而来,场面非常热闹;13日晚山歌对唱,对歌时,男女歌手各自三五结队,形成若干对唱群,相互唱和或问答;14日—15日祭拜,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赴伏波庙,特别是渔家船民,都不辞辛劳赶赴伏波庙来祭祀礼拜,用进香、烧炮、歌咏、舞乐等方式表达对马援将军的崇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并祈求马援将军上保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驱邪平安,逢凶化吉;下保金榜题名、婚姻美满等。  
    广西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廖国一认为:我国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圣贤典型相当多。一些地方官员
和地方著名人物,若为百姓敬爱,常有庙祀和庙会的信仰。在马援南征途经的中国岭南沿海地域,甚至越南的一些地区,人们为马援建立庙堂(伏波庙)加以供奉,演绎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道德和民风民俗等。

                                

“伏波精神”永流传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2006级民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覃雪华,是位地地道道的横县人,她谈到横县人的“马援情愫”,有更切身的理解,她认为:横县民众认为正是马援使郁江段航道得以畅通,方便了舟楫往来与水陆交通贸易,因而将马援奉为大神,将其供奉即可保佑他们旅途平安。于是,立庙祭之。马援由一个真实的功臣,演化为能呼风唤雨之神,人向神的转变,表明了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幻变,亦表明了横县民众对其爱戴之深。横县伏波祭祀庙会的存在,表明了在历史变迁过程中,横县民众对马援南征历史功绩之肯定,折射出汉文化的强大辐射力,亦折射出汉文化向桂南传播的历史过程。事实上,伏波庙会的举行及对马援的祭祀,即是对马援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方面的历史功绩之肯定,有助于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如今,伏波庙不但在全国各地仍在兴建,就是一些马姓人,也在积极搜集、整理马伏波将军的英雄
事迹,发扬爱国的。马援的出生地、今陕西省扶风县毕家村,建有马援的墓地和祠堂。遍布世界各地的马氏后人,无论到那里安家,他们的“祖公厅”门楣上,均悬挂着家族堂号:“扶风堂”,以自己是马援的后人为荣。 
  2010年9月5日,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在南宁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广西嘉宾及马氏宗亲约110人,
他们均是奋斗在广西各行各业的“马氏精英”,联谊会筹委会称:成立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是为了团结广西从事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各界马姓宗亲及人士和从事伏波文化研究的人士,缅怀马氏祖先的功德,弘扬和传承伏波文化精神,加强马氏宗族之间的团结,促进民族和谐,交流感情,增进与海内外马氏社团、宗亲的友好交往和联系,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促进广西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拓展海内外文化和经贸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岁月隆隆运转,庙宇慢慢陈旧,游人更新换代,只有巍峨“伏波精神”,仍在代代流芳。横县壮族
伏波庙会,是岭南壮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缩影,是壮族民众信仰和民族文化以及百姓生活的反映,发掘、抢救、保护伏波庙会,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报记者陈纸 来源:《南宁日报》(2011-02-15 第10版:凤凰周刊·艺廊)

http://s4/middle/4b3ba3beg9c4a10bc7383&690(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TITLE="横县壮族庙会:扬中华“伏波精神” (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
众人争相祭“伏波”(资料图片)


http://s12/middle/4b3ba3beg9c4a11f4ba9b&690(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TITLE="横县壮族庙会:扬中华“伏波精神” (寻找广西特色文化之二十)" />
庙会期间喜对歌(资料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