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站在了梦寐以求的奥运赛场!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种情绪夹在一起,兴奋激动自然不必说了,除此之外,紧张和压力也一度让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上回《冠军之路》写到了我们抵达奥运村,那从进驻到比赛开幕前的几天,我们进行了最后的赛前适应训练。按理说一个礼拜时间不短,而且自己也可以算有国际大赛经验了,所以原本以为经过适应训练后应该很快即可进入状态。
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我所料,等自己的双脚真正站在悉尼奥运会赛场上的那一刻,上面刚提到的那些情绪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导致结果就是对球场的空间、风向等客观因素,以及对自己的脚步和技术这些主观东西突然之间感觉陌生了。第一场比赛就让所有人为我狠狠捏了一把汗!
说起我在悉尼的第一个对手,相信球迷们一定非常非常熟悉,他就是现在仍然驰骋在赛场的中国香港队吴蔚。吴蔚起先是来自云南的优秀队员,后来去了香港发展。和自己人比赛本身我就感觉有点别扭,再加上前面讲到的种种“症状”,所以第一场球打得非常艰苦。前两局我们俩战成1比1平手,最后决胜局我赢得也不轻松,记得好像打到15比12我才磕磕绊绊、有惊无险过关(具体比分还需要再考证一下)。
经过第一场险胜之后,回去之后自己第一时间和教练做了沟通,同时也明确了第二轮比赛目的:通过比赛进一步调整,尽快进入融入奥运会的气氛中来。说来也真是巧了,第二轮对手我碰上的依旧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韩奇,只不过他代表的是美国羽毛球队罢了。
赛前目标明确了之后,自己在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比起前一场来要好了很多。进行到到了第二局之后,比赛渐渐慢慢到了自己的节奏中,尤其是最后一分让我至今记忆忧新。那个球当时情况是,我下压抢网以后随即准备上网,韩奇呢则是压我头顶区域推对角线,不过他可能没想我正手放完网之后,还能在第一时间起跳打了他的突击。结果是那个球杀过去之后,对手一点回动的反应都没做出来。
而正是这次突击,一下子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当拍子打到球的一霎那,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个好球,与此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才是自己两场比赛以来苦苦寻找的感觉!当时的心情就好像“拨开了天空的乌云”一样,不过这也只能算刚刚上路吧,下面我就将碰上“印尼天才”陶菲克。
另外顺便说一下,这个星期我一直在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教练员体能训练培训班,从美国来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隔天再把这次的收获拿来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