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慈善家》的采访,拿来与大家分享!“真水无香”(图)

(2007-04-03 19:57:31)

接受《慈善家》的采访,拿来与大家分享!“真水无香”(图)

发表于《慈善家》杂志

2007年1月21日,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隆重举行的“体育明星慈善夜”上,英俊潇洒的吉新鹏轻轻的牵着何燕的手一起参加了这次体育慈善的盛典,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作为对吉新鹏新鹏对体育、体育慈善事业贡献的认可与鼓励。《慈善家》杂志记者采访了这位耀眼的体坛明星及夫人。

吉新鹏,湖北荆州人。12岁时成为厦门从湖北沙市选来的后备人才。1989年,厦门准备成立专业羽毛球队,向全国各地招生,吉新鹏成了从沙市选来的3名队员之一,当时只有12岁。从1989年起,他一直在厦门进行训练,1996年2月进国家队,多次在国际、国内的羽毛球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现任国家队男单二队主教练。

在国际羽毛球界,吉新鹏可谓大名鼎鼎,其拉吊突击、变速进攻的凶狠打法的令对手胆战心惊。2000年4月参加日本羽毛球公开赛,获男子单打第一名,同年的悉尼奥运会获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也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的选手

行善的球队

行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从吉新鹏新鹏自己,到他所带领的球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来对善事身体力行。

《慈善家》:吉导,听说您把自己在2000年参加悉尼奥运会夺得男子羽毛球单打冠军时所用的那副球拍也拍卖了?

吉新鹏:对,那是在2007年1月10日,我与我太太何燕一起参加了“牵手幸福——2006中国地产慈善之夜”拍卖会。那是一个帮助贫困母亲的慈善拍卖会,羽毛球拍最后拍出2万元,我把钱全部捐了。

《慈善家》:您不觉得可惜吗?很值得珍藏的物品。

吉新鹏: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用一身的精力与慈爱抚育我们成长,母亲是伟大的,而贫困母亲则更伟大,更崇高,生活也更艰难。与球拍比起来,我更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需要救助的贫困母亲们带去一些温暖。

《慈善家》:我知道您经常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我想问这类型的慈善活动在羽毛球队也经常有吗?

吉新鹏:这样的活动很多。我记得在1998年4月,我们羽毛球队的队员们就曾一起去贵州遵义捐助当地的一所小学。

当时天下着小雨,那边都是土路,泥泞的小路根本无法驱车行走。我们所有的队员,只好抱着给孩子们买来的文具踩着路边的石块一步一步的慢慢行走。

当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发现学校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艰苦多了。印象很深的是,学校里那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可能是孩子们活动的小操场上。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学校在校园的土台子摆了几张看起来还算比较完整的桌子,给我们做了个简单的欢迎仪式,然后让孩子们上来领取我们捐助他们的文具。每当一个孩子上台领取捐赠物的时候,他们都会都会开心地说“这是几班几班的”。当时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们所有的队员都笑了。

作为国家羽毛球队,我们也给孩子们也带去了带羽毛拍、羽毛球,但是看到荒凉的小操(草)场,看到孩子们好奇地拿起球拍,用陌生的眼光去打量这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手中的羽毛球拍异常沉重。

《慈善家》:孩子们很可能不知道羽毛球是何物,您怎么看待这份特殊的礼物?

吉新鹏:生活在那片很贫困的土地上,这些孩子不知道羽毛球运动我可以理解,但我知道他们的老师总会知道这项运动吧,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学校的老师身上,我相信这些孩子的老师会带他们去体验、去感受这些未知和新奇的事物。

《慈善家》:你们羽毛球队去做慈善事情的时候都是去实地,面对面的捐助吗?

吉新鹏:不一定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比赛,或者在外集训。如果在这时候我们知道哪里需要捐助,没有衣服,我们就会捐钱。在我们羽毛球队,每年只要有灾情,有需要捐助的人或者地区,我们都会有行动。

2005年发生了东南亚海啸这场世界性的巨大灾难。当时我们正在新加坡比赛。当得知灾难发生后,我们立即打电话给远在中国的羽毛球队,因为我们在外地没带有足够的现金,让国家队先替我们垫上捐款。

  燕:那时候我把在家里也是,挑了一大堆的衣服,全捐了出去。我捐衣服他捐钱.

体育人心连心

如今,“体育人帮体育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运动员已经开始行动。

《慈善家》:从1998年7月21日,17岁的桑兰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友好运动会女子跳马决赛试跳中受伤后,人们就开始关注体育伤病给从事或已经退下来的运动员带来的种种不便。如今在无锡举行了这次慈善晚宴,并邀请了众多的体育界名人,包括桑兰,您是怎么看待这次慈善活动的?

吉新鹏:都是体育明星,因为身处时代不同,境遇会相去甚远;同为体育人,因为成绩不同、项目不同,生活状态同样会有天壤之别。或许这与我们的运动员培养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相比健全制度这样的大工程,体育人帮助体育人,则是一个马上就可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的事。我很幸运,或者说在体育事业上取得过金牌的人很幸运,我们为体育事业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但并非所有从事体育事业的人都幸运,有些运动员非常辛苦的付出,但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回报,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没人能够记得,而且还落下一身的伤病。

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个个无钱看病的老运动员重获健康,能够让一个前途迷茫的退役运动员重新进了学堂,能够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慈善家》:我们都知道,每一项体育运动的成功的背后,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您自己有哪些深刻体会?

吉新鹏:自从我8岁进少体校,每天清晨都得六点起床,六点半到校出操。晚上,当别的孩子吃完饭到外面玩耍,我才在妈妈的倍伴下汗流浃背地回家,洗了澡吃了饭,还得乖乖地拿上书包回到房间做作业。

每天都紧张得象打仗,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得起早贪黑,连星期天都不能休息。爸爸妈妈都有点不忍心让我继续练,特别是看到有时被冻得通红的脸和手,他们心痛了,劝我休息一天吧,我却会学着爸爸给我说的“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座右铭去劝爸爸妈妈支持我继续打下去。

那还是小时候,后来进入国家队,训练更艰苦。作为一名运动员要付出多少艰辛,流了多少血汗我都知道,所以,我们应该在他们的生活上尽我们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善侣手牵手

如果拿“行善”跟“行侠”来做比喻,那吉新鹏新鹏夫妇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慈善界的“侠侣”。

《慈善家》:吉新鹏导作为国家羽毛球2队的主教练,一定很忙吧,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让他休息多好,可是在他做慈善活动的时候你不但没有阻止,而且自己还陪同过来,何燕小姐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何  :唉,他真的太忙了,100个小时中,有80个小时穿运动服,只有20个小时穿睡衣,可是每当他知道有需要捐助、帮助的人或者地区,总会把自己的休息时间挤出来。对于做慈善,我们两个都有一致的想法,那就是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不会阻止他,而且以后只要他做善事,我都会跟着他。

《慈善家》:你跟吉新鹏导感情真的是很深,两位做慈善也是目标一致。您对吉新鹏导做善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何  燕:他呀,他只要看到街头的乞丐,就会给钱!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从我们刚开始认识就这样,到现在他还这样。结婚后我告诉这些乞丐里面有很多是骗子,是假乞丐,可他还是依然向这些路边的乞丐“大方。”

吉新鹏:其实,我也知道他们之中有骗子,但是如果在十几个乞丐中有那么一两个是真的,那我给的这些钱也是有价值的。

《慈善家》:那您现在还跟吉新鹏导说这事吗?

何 :嗯,现在对于这事我也不说了,反正我说了他还是一样会去做。

吉新鹏:没错,我会一直做下去。

《慈善家》:吉新鹏导,您如何理解慈善的含义?

吉新鹏:能去帮助别人,不管多少,只要我们去做了,那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每个人都去做,那我们生活的社会就会大有改观。

何  燕:是啊,他特厚道,(笑)我就是看上了他这一点,才嫁给他的!

接受《慈善家》的采访,拿来与大家分享!“真水无香”(图)

春节爱情序曲

2007年2月17日,农历的春节。当所有的人都在跟家里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时候,吉新鹏却像往年一样在训练基地度过。家里,是独自看电视的何燕。一下是记者与何燕的QQ对话。

《慈善家》记者:

这样的生活过了7年了,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何燕:

习惯了,这要去适应,才能跟他融合.否则早不行了.

何燕:

他们干体育的都是这样.

记者:

你真的很伟大。

何燕:

看他爸爸妈妈都能,我怎么不能适应呢?!没道理.

何燕:

他爸爸妈妈一年才见两次面.我比他们好多了.想想就知足了. 

何燕:

知足者长乐.

记者:

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如此对待他?

何燕:

爱.

在何燕看来,她与吉新鹏能走到今天跟两个人彼此的人生观、处世观、价值观都有一样的见解和想法。有这些共同点,是他们相处的基础,使双方都会很舒服。

都说,成功的男人后面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吉新鹏的何燕是如此的通情达理,我相信他的成功道路会越走越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