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清早期青花碗类瓷器的特点
(清
康熙)
瓷质变化
1,嘉靖-万历早期:胎为麻仓土,提炼相对细密;精品量较大。
2,万历中期-顺治:
①精品细瓷用高岭土,提炼细密,前期轻巧,后期厚重;
②粗瓷胎质差、提炼粗糙,多有生烧现象。量大。
3,康熙-雍正:高岭土提炼非常细密,胎体厚重,精品量大。
青料变化
1,嘉靖-万历早期:土青(石子青)与回青并用,土青发色淡蓝、灰蓝,回青发色紫艳。
2,万历-天启:土青与浙江料并用,浙江料发色纯正。
3,崇祯-雍正:浙江料,发色纯正,料重处非常华丽。
绘画变化
1,嘉靖-万历早期:多用工笔,连带渲染,富有韵味。
2,万历中晚期-崇祯:笔画夸张,注重渲染,山水画流行。崇祯时大碗也有工笔作画非常精美者。
3,顺治-雍正:前期多有明代风格,后期(康熙中期开始)工笔作画严谨,富有装饰性。
底足变化
1,嘉靖-万历早期:
①正德型斜窄圈足;
②馒头底+鲫鱼背(+弓形足);
③宽平底(大碗);
④馒头底矮窄圈足。
2,万历中晚期-崇祯:
①玉环底;
②玉璧底(天启与崇祯的区别);
③凹心底;
④弓形足+泥鳅背(较矮)。
⑤宽平底
●●底足现象:粘砂,放射状跳刀痕。
3,顺治-雍正
①弓形足+泥鳅背(较矮→高);
②平切足;
③玉璧底(与明晚期相比)。
款文变化
1,本朝款:
①嘉靖、隆庆、万历非常少见;
②天启、崇祯、顺治基本没有;
③康熙、雍正略为多见。
●●嘉靖-隆庆流行“大明年造”款。
2,寄托款:
①嘉靖-万历早期,多托宣德款;
②万历中晚期-天启多成化款;
③崇祯-康熙托永乐、宣德、成化、嘉靖都多见。
3,吉言款、赞颂款:
①嘉靖-万历多为四字
“天下太平”、“永葆长春”、“万福攸同”、
“富贵长春”、“富贵佳器”、“长命富贵”、“长春佳器”、“上品佳器”。
②天启-顺治比较少见;
③康熙多为六字
“恒丰美玉奇珍”、“奇石鼎玉之玩”、“奇石美玉之珍”、“卞和三献之珍”、“友昆连碧之珍”、“奇石宝鼎之珍”;也有四字“昆友珍玩”、“昆山美玉”、“荆川美玉”、“永庆其珍”、“杏林春宴”、“兰芝珍玩”、“文章山斗”。
④雍正少见。
4,居室堂名款:崇祯、康熙多见,
①崇祯常为“雨香斋”、“博古斋”、“白玉斋”、“丛菊斋”、“松石居”等;
②康熙多为“兆裕堂”、“美玉堂”、“怡德堂”、“义庆堂”、“裕友堂”。。。
5,豆腐款
①“富贵佳器”、“精制”
(嘉靖-万历);
②“玉堂佳器”、“(大明)成化年制”(崇祯-雍正);
③花草、变形文字(顺治-康熙)。
6,花押款
法螺、方胜、必定如意、树叶、双鱼。
7,手写款
①嘉靖-万历早期,笔画遒劲有力;
②万历-康熙早期,笔画草率,
崇祯以后内心书款的比较工整;
③康熙中晚期-雍正,书写规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