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苹果绿釉标本)
绿釉瓷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釉色之一,汉代就出现了汉绿釉,不过那个是陶制品,还不是瓷器。到唐代的时候,唐三彩中就有比较多的绿色釉,包括巩县窑,长沙窑制品中,都比较多的使用了绿釉,不过这些绿色釉都是作为一些点缀出现,还没有出现纯粹的绿釉制品。到了宋代之后,耀州窑,不过耀州窑是一种青绿色的釉,颜色还是偏青色;定窑出现了绿色釉的“绿定”,这个是比较名贵的品种,定窑的绿定制品,绿色相对要纯正一下,不过还是偏深绿。
而宋代磁州窑创烧的孔雀绿釉在元代景德镇窑继续生产,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制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
孔雀绿釉是用铜料在氧化气氛中,以低温烧成亦称淡绿、淡翠、翡翠、吉翠等。元代景德镇在优质瓷胎上烧制成功了孔雀绿釉釉下青花的新品种。近年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的朋加地方出土了一件典型元代的孔雀绿釉釉下玉壶春瓶,腹部主题图案为莲池水禽画面,颈肩和底部的仰覆莲以及颈部的蕉叶纹都是元代的典型画法。
清代早期不见有绿釉器物,康熙时不仅器物多见,而且品种日趋丰富,不仅有传统的低温孔雀绿、瓜皮绿,还有湖水绿、淡绿等,并创烧了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绿釉郎窑绿。康熙朝绿釉的最大成就是创烧了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郎窑绿釉。郎窑绿釉实为郎窑红釉的窑变品种,即郎窑红在窑内烧成后期铜红釉被氧化,使釉中的一价铜离子变为二价铜离子,里外釉面均呈浅绿色调。釉层凝厚,有玻璃光泽,有的呈色浅翠,有的微绿而泛五色光,器身布满细碎开片,故又有“绿郎窑”之称。较郎窑红更为名贵。传世品有瓶、缸、杯,碗、盂、盘等。
雍正时创烧的松石绿釉器物虽然器物不多,但色彩丰富,打破了清代低温绿釉以孔雀绿、瓜皮绿釉为主流的格局,色深者呈色青绿,与绿松石色泽相近,名之为松石绿釉;色泽略浅泛黄者,似秋葵叶色,名之为秋葵绿釉;色泽更浅淡微泛青绿者,名之为西湖水釉,釉质莹润,施釉匀净。传世品有碗、盘、杯等小件器物。
乾隆孔雀绿釉呈色较康、雍时明艳,施釉较薄,釉面光泽感强,釉面开有细小纹片,胎体不如康、雍时细密沉重。除素面器外,有暗刻纹饰器物。传世品有瓶、觚、炉及文房用具。乾隆时松石绿釉十分流行,呈色青绿,亦有呈色稍浅微闪黄的器物。釉面滋润,釉层较薄。除素面器外,有刻、绘纹饰器物,亦有镂空器物。尤以后者工艺精巧。传世品较多,有瓶、尊、碗、盘、水丞、扳指、笔筒、洗、花蓝等。
嘉庆孔雀绿釉器物较少,釉色不纯正,不及乾隆艳丽,施釉不匀,特别是垂流釉现象明显。传世品有花觚。嘉庆松石绿釉呈色较乾隆时略浅,施釉不匀,釉下颗粒状斑点。传世品以碗类器物较为常见。
道光朝孔雀绿釉传世品罕见,而松石绿釉虽不及乾隆时盛行,却也呈色稳定,色泽青翠泛蓝,施釉较为匀净。传世品有仿竹节花盆,制作异常精美。
咸丰朝绿釉器物较少,其色泽及烧造工艺类同于前朝,惟绿釉器物上采用堆贴纹饰的手法较为新颖别致。
同治绿釉器物亦不多见,以秋葵绿釉刻花器物较为精致。而民窑湖绿釉器物,釉色浅淡,绿中闪黄,釉质粗糙,施釉不匀,釉下有明显的气泡,烧造工艺不高。
光绪绿釉器物在晚清享有盛誉,孔雀绿、瓜皮绿、松石绿均有传世品,多以堆花、刻花、镂雕花作为装饰。松石绿釉深沉饱满,施釉较匀,釉色亦较纯正。
苹果绿釉标本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苹果绿釉标本内壁开片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苹果绿釉标本内壁开片
宋代绿定剔刻花碗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 [转载]瓷器学习笔记之十 <wbr>-- <wbr>绿釉的发展及苹果绿釉标本](//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苹果绿釉撇口尊
苹果绿釉水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