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廖华歌的<脚印>

标签:
脚印中国作家协会《躬耕》蓝蓝的秋空廖华歌 |
两天前的晚8点半左右,晓宏哥从花木活动中心出来,准备步行回住处时,突然发现天上下雨了,而且几近密集的趋势.因为没有骑自行车,于是就从梅花路穿过一个小区,再来到樱花路上的公交车站点,等了不一会,798悄然而至。于是上车,坐在了平时常坐的位置上,最后在申波路芳草路站下车,再步行到江苏人家吃晚饭.
为了打发等候的时光,晓宏哥在江苏人家的大台子下,看到了一份很随意就可得到,但因为内容不深刻,也很容易被丢弃的小广告杂志上的《卷首语》.
作者是廖华歌,名字有点眼熟,但不是太了解,所以将这篇很短的文字给裁了下来.据了解, 廖华歌,女,1958年3月生,河南西峡县人。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语文教学》杂志编辑,《躬耕》编辑部编辑、副主任,副编审,南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南阳市文联副主席,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南阳市第二、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
自1978年以来,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共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选刊选载,并被数十家出版社选入多种全国性的集子,先后获省级以上文学创作奖20余次,且有部分作品被介绍到港台和海外。出版有诗集《忘川行》、《梦痕》,散文集《华歌集》、《蓝蓝的秋空》、《泥路的春天》、《微雨霏霏》、《廖华歌散文自选集》,散文诗集《朦胧月》等。
1992年,她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获中国作协颁发的荣誉奖牌。同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艺成果青年鼓励奖。1996年,她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主要生平简历被收入《当代青年作家辞典》和《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
廖华歌的散文以细腻、洒脱著称。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生活的亮点,形成优美的文字,奉献给广大读者。
<脚印>是《蓝蓝的秋空》中的一点内容,说的是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开了,我留下了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我留下了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我留下了畏葸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我留下了徘徊与进击的脚印.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脚印.无数的脚印,是一个个生命的着力点,时间将它连缀成一条蜿蜒曲折的价值.就在我这短暂的回首之间,我突然发现,走平坦的路,脚窝最浅;走泥泞的路,脚印最深;留在台阶上的脚印最久;留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望着那深深的脚印,我便仿佛回到了当时那汗流浃背的跋涉之中,又记起了那跋涉的艰辛,更记起了那艰辛跋涉所羸来的胜利和这胜利激发起来的、加倍的欢乐和信心.那是奋斗的标记,那是开拓的标记。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脚印永远为开拓者大书特书。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走。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漂泊的人们来说,因为始终是一人独自面对一切,所以更应该注意脚下的路,也更应时时回首看看曾经留下的脚印,及时调整自己前行的坐标,以保证不至于偏离方向。有很多人并不是不聪明,也有很多人不是没机会,也有很多人有方方面面的关系,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都是因为有依赖思想,或者对自己疏于自律,没有好好把握自己,最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因此,我们得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盲目赶路,而掉进了别人有意或无意中设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