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玉姐其人其事

(2009-08-16 10:32:16)
标签:

其人其事

玉华

长期坚守

三东

突击队长

上海

杂谈

                                                                          分类:海上文坛
丽玉姐是新年哥的大妹妹,丽萍姐的姐姐,她的真实姓名是黄琼。昨晚去她们家时,没碰到她本人。听玉华哥说,她还在单位里。其实之前我到妇幼保健院去过,只在科室逗了逗,忘记了到院长室看看。

    她们的宿舍楼在北环路,旁边是交通局的一个分支部门。走近院内,黑灯瞎火的,正在犯愁如何打听所在楼层时,看到前方有两人准备外出。走近一看,其中一位我认识,是同学邹小波的亲哥(小波是儿时玩伴,现在成都一军工企业,处级多年)邹医生。然后得知他们住在最东边的一栋单元的三楼,准确描述是东单元三楼东面。

    丽玉姐下过乡,当过知青突击队长。恢复高考后,考上一所医学院校,然后顽强地在所在单位勤奋工作,在同龄人当中,属于较早走上领导岗位的,是业务型干部。她的姑姑是我母亲的同学,即亲戚朋友双重关系,终生从医,70年代出国支援过坦桑尼亚,现已退休。

    玉华哥在供销社做党务,我在农村财务清理时,因为工作队里有他们的两位同事在那,所以常去看望我们,其系统内的同事们也常送些慰问品,解决了我们不少后顾之忧。他当过兵,所以我们有一种天然的好感,聊的话题很多。她们的女儿赵蓓今年刚上班,属于天帮忙已努力的一类,在中山市一所中学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小姑娘在我当兵的时候,常到家里去玩,喜欢吃我带回的椰子糖,也有好多年没见面了。得知她的近况,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我以前因为工作关系,与丽玉姐单位的财务关系不错,包括电大班的同学小唐和小刘。从她们的评价中得知,丽玉姐是很敬业的,一个女同志常年加班加点工作,不计名利和报酬,把公家的事情当自己的事一样上心,数十年如一日,很不容易。而且到现在为止,她没有用公车办私事,就是上下班也是骑自行车来回。

    以前有个做事后监督的同事,与丽玉姐是同学,我有时写东西累了,就找同事聊天,主要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同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般性地认真,属于很溺爱的那种关注,当然,孩子的成绩是非常说得起话的。孩子的舅舅是清华的访美学者,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从同事处得知,丽玉姐也有她自己的烦恼,但她能够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这一点,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尽管我不太主张过于劳累,但从内心深处来说,还是非常敬重丽玉姐的。假如丽玉姐是在上海工作的话,她的知名度以及各种荣誉一定是很可观的,这就是环境的限制。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如人,而是所处的环境局限了自身的发展。比如上海有些医学专家,身上光环很多,假如让她们来内地工作,她们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因为大家就是想关注,也会很有限。再比如央视的播音员,如果是在内地的基层台工作,哪怕是累到头发飘雪,也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们的学识,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所以,我对他们大多没什么好感。

    再比如我原来的同事们,假如他们是在总行上班,我同样给他们写一份劳模材料,幅射面将是全国范围了,是不是那些全国劳模们多做了什么工作呢?不是的,一样的上班下班,但结果悬珠,判若云泥。尽管这些年医疗事故频发,但作为丽玉姐来说,她能够长期坚守自己的岗位,至少会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这也并非易事。比如有时刚到家,电话就响了,有手术要做,不得不又赶回单位,有时一晚上要折腾好几次。

    我写这篇博文的用意,其实是想说,在我们的基层单位,有很多人长年默默奉献,但并没有得到上面应有的重视,媒体关注的大都是明星的风流韵事,而忽视了将真正的先进人物诉诸社会,让全社会所认知和引起广泛的尊重。也并非是说,因为丽玉姐是我亲戚,我就特别地鸣不平,不是这个意思。我一向认为,媒体的作用乃至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我们那些辛苦工作在一线的人们,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敬业态度不能漠然视之。

    威信从何而来?来自于平时的点滴,来自于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操劳。很多人为什么一旦光环失去后,住所就门可罗雀?缘于平时表面文章做得太多,人们不以为然,所以才会有如此结局。但凡平时为别人着想多于为自身考虑的人,他们的付出早已深入人心,其形象将永远不会褪色,这就是口碑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